原標題:昔日“王子”演繹英雄“冬子” 芭蕾舞劇《閃閃的紅星》首演

東方網記者鬱婷藶10月25日報道:昨晚,作爲第二十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參演劇目,上海芭蕾舞團原創芭蕾舞劇《閃閃的紅星》在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完成了全球首演。大膽的藝術手法、當代的舞蹈語言,進一步刷新了觀衆對紅色舞劇的想象。上海芭蕾舞團團長辛麗麗告訴記者,《閃閃的紅星》既是革命精神和紅色情懷的延續,也是上芭人對芭蕾藝術的傳承與創新,更是以海派芭蕾講好中國故事,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的努力。

昔日“王子”演繹英雄“冬子”

當成年版的紅軍戰士潘冬子,將行軍路上的種種和兒時的記憶交織時,不少觀衆都感覺到了新意,這也讓幕間的掌聲不斷。對演慣了王子的上芭首席明星吳虎生而言,爲在舞臺上塑造潘冬子紅軍戰士形象,他放棄了自己所有的“優點”,像個真正的戰士一樣匍匐、下蹲、倒地。吳虎生告訴記者,我所飾演的潘冬子是一名走在行軍路上的紅軍戰士,是大家記憶中那個機靈可愛的“小冬子”的未來式。他的內心既有對父母、夥伴、家鄉的愛與依戀,又有因爲童年的悲傷經歷而立志爲了民族的美好未來拋頭顱灑熱血的一往無前。他是一個平凡的、接地氣的人物形象,更是一種代表着熱血與堅毅的精神符號。“也許,每個男孩子小時候都有英雄夢吧,更重要的是,我是中國人,這是我們自己的故事。那種振奮和投入、那種對人物情感的傳達不需要絲毫的表演,而是自然而然的流露。”

在舞劇《閃閃的紅星》裏,照耀潘冬子去戰鬥的那顆“紅五星”,被賦予了擬人化的藝術表達。“紅五星”由五位年輕的女演員扮演,她們穿着紅色的芭蕾舞裙起舞,賦予舞臺浪漫的情懷。“紅五星”的扮演者之一、上芭主要演員戚冰雪說:““紅五星”這個角色是黨、信仰和希望的外化,因此每次我的出現,都在指引着潘冬子亦或紅軍戰士們黨的方向,代表着黨給予大家的溫暖和力量。”除了“紅五星”,還有女孩們扮演的“映山紅”,擔任本劇服飾及造型設計的李銳丁將其設計定義爲“紅色的交響”。

經典樂曲的紅色呼喚引共鳴

電影《閃閃的紅星》中《映山紅》《紅星照我去戰鬥》《紅星歌》等歌曲深入人心,因此芭蕾舞劇《閃閃的紅星》也特意保留了這三首經典樂曲。

昨晚,電影音樂創作者傅庚辰老先生坐在觀衆席上,久久意難平。“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燦燦暖胸懷。當熟悉的旋律想起,我感覺眼眶熱熱的。”上半場臨近尾聲,舞臺上的紅五星連成片、紅旗飄揚開,伴着《國際歌》一齊湧上來,傅庚辰說,“這一刻,中華民族的革命浪漫主義與世界的英雄主義邂逅,一箇中國的紅色故事有了贏得國際舞臺的可能。”

擔任該劇作曲的杜鳴根據編導趙明的要求,進行了全新的創作,爲芭蕾舞劇《閃閃的紅星》譜寫了動人的音樂,既兼顧了芭蕾的藝術表現方式,又保持了音樂的舞蹈性又飽含積極向上的情感力量。作爲一部紅色題材劇,《閃閃的紅星》的音樂一方面結合了革命的浪漫主義和英雄主義;另一方面,在儘可能保證芭蕾高雅、講究的音樂語言和審美品味的同時,展現民族特性,更接近中國人的審美。

杜鳴表示,“沒有刻意運用炫目繁複的作曲技巧,而是符合芭蕾的特質、符合舞劇整體的劇情,讓音樂自然地流淌出來,喚起觀衆的情感起伏,讓觀衆產生認同感和親切感。”

據悉,這部高難度的舞劇開排至今已四個月,上海芭蕾舞團從首席到羣舞,近80名演員接連數月,放棄休息,克服傷痛、疲勞和疾病,憑藉驚人的毅力和對芭蕾藝術的熱愛,奮戰在排練廳,不斷挑戰極限、追求完美。在緊張排練的間隙,全體演員不但抽空跟“南京路上好八連”的戰士們學習軍姿,在汗水中淬鍊軍人的精氣神;更前往江西“深扎”採風,堅定理想信念的同時,爲舞劇創排和角色表演汲取養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