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企業最常見的盈利方式時現金流與廣告流,而以公益性爲最大賣點的衆籌平臺勢必是不能用於盈利方面,而且區別于格萊珉生態的各種企業,水滴籌、輕鬆籌等平臺本身由於不具有銷售產品的功能,只能依賴於流量帶來的紅利,充其量是做做廣告流,但公益性事業夾雜商業廣告不免令人詬病,也因此衆籌平臺們在盈利上沒有任何優勢。但平臺的運行缺少不了資本的支持,無論是企業的運營管理,還是至關重要的審覈方面,都需要不少的人力資源成本,這就在這些衆籌平臺間產生了社會性的悖論,也就是如何處理社會企業性質與盈利存活下去的矛盾。

編者按:本文系專欄作者翟菜花投稿,創業邦編輯後發佈。

如今我國公民可以說對公益事業極爲熱情,據9月4日媒體報道,2019年上半年,民政部指定的20家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發佈募捐信息1.7萬餘條,累計獲得52.6億人次的參與,募集善款總額超過18億元。

同時根同時支付寶公益平臺數據顯示:廣東捐款人數佔比高居榜首,80後90後成爲捐贈主力,98%善款用於扶貧幫困。可以說作爲時下消費主力的80、90用戶羣體更加願意在公益事業上付出一份力。

而順應這這種社會現象,近幾年間、水滴籌、輕鬆籌等各種衆籌平臺如雨後春筍般接連冒出,以爲困難用戶謀福,幫助他們的目的進行一系列的個人向衆籌活動。

衆籌平臺的社會性悖論

以往提起衆籌,總是會想到企業的某個項目、某個產品的研發與開展遇到經濟困難,以後期產品的補助爲由向社會大衆徵集資金。而從去年開始,私人向的衆籌興起,成爲了遇難個體向社會尋求幫助、募捐的代名詞。

而水滴籌、輕鬆籌等平臺的出現爲這種現象提供了生長的空間,以我國的國情而言,地域遼闊、人口衆多的國情勢必是無法實現統一性的公用富裕,先富帶後富,一同奔小康也確實是我們一直在努力與實現的方向。

也因此在各行各業、各個社區中也一直湧現出不少的社會企業。它旨在解決社會問題、增進公衆福利,而非追求自身利潤最大化的企業。投資者擁有企業所有權,企業採用商業模式進行運作並獲取資源,投資者在收回投資之後也不再參與分紅,盈餘再投資於企業或社區發展。

就如同格萊珉的各種生態一般,格萊珉達能公司通過銷售強化微量元素的低價酸奶來解決營養不良問題;格萊珉威立雅水務公司以窮人能承受的價格銷售潔淨水,從而設法解決飲用水的砷污染問題。

水滴籌、輕鬆籌等平臺一樣是服務與貧困人羣,以社會福利的方式去賦能,也因此這些具有濃重公益性的平臺也紛紛的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與支持。

2019年4月12日,由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主辦的“中國社會企業與社會投資行業掃描調研報告發佈會暨2019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獎啓動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水滴公司獲得2018年“年度社會企業獎”。

但在身爲社會企業的水滴籌們,也存在不少的發展問題。因爲即使是社會企業,想要長久持續的運營下去,其必須考慮到盈利問題,這一點對於現在市面上大多數衆籌企業來說都是致命的。

互聯網企業最常見的盈利方式時現金流與廣告流,而以公益性爲最大賣點的衆籌平臺勢必是不能用於盈利方面,而且區別于格萊珉生態的各種企業,水滴籌、輕鬆籌等平臺本身由於不具有銷售產品的功能,只能依賴於流量帶來的紅利,充其量是做做廣告流,但公益性事業夾雜商業廣告不免令人詬病,也因此衆籌平臺們在盈利上沒有任何優勢。

但平臺的運行缺少不了資本的支持,無論是企業的運營管理,還是至關重要的審覈方面,都需要不少的人力資源成本,這就在這些衆籌平臺間產生了社會性的悖論,也就是如何處理社會企業性質與盈利存活下去的矛盾。

脆弱的“衆籌多米諾”,公益信任度是一次性消耗品

不過在衆多衆籌平臺、互助產品沒有解決營收與社會性矛盾的時候,另一個噩耗傳來,那就是平臺衆籌用戶的審覈真實性。

先是今年4月份“相互保”被銀保監會以“未按照規定使用經批准或者備案的保險條款、保險費率和欺騙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的事項罰款93萬,而後5月份德雲社演員吳帥在水滴籌上募捐100萬用於治病,卻被人發現不僅家裏有房有車,甚至妻子剛剛纔換了近萬元的高價手機,先後的兩起事件引發轟動。

此後被挖出的假詐捐也不在少數,這些事件給很多熱心用戶澆了一盆涼水,一種對於衆籌、互助的不信任度無限放大,而讓這種不信任度無限放大的原因就在於一種心理落差。

舉個例子,如果是自己不小心丟了十元錢,知曉後最多會埋怨一下自己太過馬虎,甚至是不以爲然,但如果這十元錢是自己給了路邊乞討的人獻愛心,缺發現是假裝的乞丐,這時候所產生的心理不僅僅是後悔,還有對這種欺騙行爲的憤怒與怨恨。

對於大多數用戶而言,他們對這些詐捐行爲的怨恨並不是來源於簡單的金錢方面,能捐款的資金數額一般都是用戶可以承擔範圍,不影響正常生活的,他們怨恨、反感的是自己積極向上的心態被這種欺騙性的行爲所阻礙而產生的落差感。

而且這種心理往往不是侷限於一次,它還會讓很多願意去幫助人,有能力去幫助人的人喪失掉這種熱情,“狼來了”的故事無需多言,一次公益事業的上當受騙,很容易讓一個人的價值觀產生變動。

而在人人都是自媒體的互聯網社交羣衆,這種負面信息更是會通過社交裂變出去,相比較媒體報道,自己親朋經歷過的騙局更加的醒目貼切,

這就使得在這樣一個社交網絡中,一個很小個體KOL負面能量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個倒下會引起一片區域的集體倒下。

也因此從2016年12月起,原保監會就已經要求網絡互助必須與保險產品劃清界線,不得使用任何保險術語,不得將互助計劃與保險產品進行任何形式的掛鉤或對比。原保監會同時強調,網絡互助不得以保險費名義向社會公衆收取資金或非法建立資金池。

水滴籌也曾規範審覈流程、上線客服團隊,甚至在線下發展三百多個片區經理、1.6萬多個志願者,覆蓋中國400-500個城市,來幫助平臺審覈患者真實性。

但衆籌平臺監管問題缺依然存在,加大力度的同時也會增加管理開支,只依靠志願者畢竟不是長久之計,而用戶對公益事業信任度無疑是一次性用品,經不起這一次次的打擊。

3S投資理論下:衆籌成爲資本的“流量牛”

值得慶幸的是資本對於衆籌企業極爲的看好,以水滴籌的母公司水滴爲例,先是在今年3月份,水滴進行了B輪融資,金額爲5 億元,而僅僅一季度之後,6月份水滴又進行了C輪融資,並且由博裕資本領投,騰訊、中金資本、高榕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跟投,總融資金額高達10 億元人民幣。

也就是說僅今年上半年,水滴的總融資額度達到了16億元,創下今年以來互聯網健康險與健康保障領域融資的最高紀錄。

那麼爲什麼在社會輿論導向不好的情況下,衆籌企業還能被資本看好呢?

一個行業的興起往往都是有時代做背書的,而資本對時代是極爲敏感的,互聯網時代,資本是最好的催化劑,從當初的VR到AI,資本可以讓一個企業急速興起,從京東到美團,資本也能在連年虧損中支撐起一個又一個獨角獸。

著名投資人金沙江創投朱嘯虎曾經在做客天使客微訪談時,分享過一個投資的3S原則,即:

Significant大市場:市場要足夠大,如果是垂直市場就更好;

Scalable可擴張:互聯網就是典型,一次投入,未來多維度的爆炸式盈利,一個指數模型;

Sustainable可防禦:在中國可防守性特別重要,大公司一定有要上下游通喫的能力才能守得住。攜程去哪兒、滴滴快的的合併都是爲了強化這種可防守性。

首先,Significant大市場,通俗的講就是行業天花板的高度,廣闊的市場天花板是一個行業能否繁榮的先決條件。

不得不說個人向衆籌確實有其市場需求,不同於企業性的衆籌,個人向衆籌的處境一直都比較難。即使身處於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但非大V、網紅的個人在社交平臺發聲能力還是有限的,信息的傳播需要KOL的層層社交裂變,而一般用戶很難無償調動起這些作爲傳播的KOL積極性。

還有就是上述的核實檢測方面,企業型衆籌往往都有半成的產品或者創意拿出來,也有自己品牌的擔保,但個人向衆籌的信息真假難以辨認,社會需要一個相對公立的第三方機構來予以覈實,水滴籌、輕鬆等產品確實有其生長空間,行業天花板並不低。

其次,Scalable可擴張,通俗的講就是可持續盈利發展,不僅僅單看一時,而是看去是否有長遠的發展價值,是行業能否具有抗週期性的關鍵因素。

而對於衆籌企業而言,這種盈利擴張性也是存在的,衆籌平臺本身不具備盈利性,但他們缺手握着互聯網商業最重要的流量。尤其是在互聯網下半場,流量紅利逐漸消失的時候,新的流量入口勢必是值得深追的。

在公益性這種強大的流量吸引力之下,水滴籌的註冊用戶在一年前就達到了3.6億人,互助平臺的註冊人數超過7000萬。在同一時間段,輕鬆籌的註冊用戶也超過2億人,互助平臺的註冊人數超過了4000萬人。

而像水滴公司旗下還有着水滴互助、水滴保等金融性平臺,以水滴籌爲流量吸引口,後續再進行其他的導流行爲,也是極具互聯網“羊毛出在狗身上,牛來買單”的味道。

最後,Sustainable可防禦,通俗的講就是行業壁壘,對一個行業的投資需要較低的行業門檻,而對一個企業的投資就要求其有較硬的企業壁壘。

對於衆籌企業而言,用戶信任度無疑是最爲關鍵的一環,尤其是在當下社會輿論不佳的局面下,誰能夠維持住用戶的信任度,誰就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始終保持優勢。

而用戶信任度往往是與企業規模成正比的,這就源於我們對於大企業、大品牌天然的一種信任感,畢竟企業規模越大就意味着經營越好,產品更加有保障。而在一個行業能做到前幾名規模的企業也一定擁有自己獨特的護城河,這對於同質化競爭是有決定性因素的。

所以說盡管如今衆籌企業、互助項目各種各樣,優劣並存。但在資本的催化下,短期內勢必會進行行業洗牌,優勝劣汰,我們也希望這種充滿公益性的項目可以更加的系統化、規範化,才能讓更多的用戶去相信、去嘗試,共建更美好的社會氛圍。

本文爲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