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這回事,名詞解釋是一種說法,內心體會又是另一種感受。對於張寶軍來說,責任是心疼,是放不下,是一刻不停地想讓貧困羣衆儘早擺脫貧困的牽掛。

  張寶軍,元寶山區就業局辦公室主任,2017年5月,按照組織的安排,任元寶山鎮玉皇村駐村第一書記,2018年4月,兼任玉皇村脫貧攻堅工作隊隊長。來到玉皇村,他的生活開始和這些人的生活產生聯結:

  張寶軍在貧困戶家瞭解情況

  貧困戶宋建利肢體殘疾,僅剩的一隻左手還手指缺失,妻子劉淑賢患直腸癌,兒子宋澤上高一,家庭極度困難。李顯海多年患股骨頭壞死,還有一位80多歲的老母親,家庭幾乎沒有什麼收入來源;陳寶存妻子王淑雲突發心臟二尖瓣動脈撕裂,在北京阜外醫院和赤峯市醫院診療花費60餘萬元,女兒陳寅正上大學,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被這場突如其來的大病拖垮;劉國豔、劉子合因患有精神疾病,二人妻子離婚或離家出走,帶着子女不知所蹤,50多歲的人,家徒四壁,無人照顧,讓人看了唏噓不已。

  張寶軍將這些貧困戶的情況,看在眼裏,疼在心上。如何幫助他們增加收入來源,擺脫貧困,成了他的心病和頭等大事。張書記馬不停蹄地奔走鎮政府、扶貧辦、殘聯、民政局、衛生局、就業局等相關單位,多方協調,積極爭取扶貧政策扶持。根據每一戶的具體實際,精心制定幫扶措施……

  張寶軍結合就業部門扶貧政策爲貧困戶開發公益性崗位

  無論黑夜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很幸運,因爲張書記的到來,玉皇村貧困羣衆的黑夜變得短暫了許多。貧困戶宋建利,一名看似普通且老實憨厚的殘疾農民,卻有着一股喫苦耐勞、永不服輸的創業精神。張書記幫他制定了自主創業脫貧計劃,協助創辦了建利水果蔬菜副食門市,並積極協調區扶貧辦和元寶山郵政儲蓄銀行落實扶貧貸款。目前,宋建利的蔬菜水果門市每月有2000.00元到3000.00元的收入,家庭生活改觀很大;針對貧困戶劉國豔房屋不安全的情況,積極協調區住建局進行了危房認定,進行危房改造;針對劉子合、劉國豔精神疾病,與鎮政府領導一起帶領劉子合、劉國豔到赤峯安定醫院進行了精神殘疾認定,向區民政局申報了農村低保,每人每月享受農村低保金244.58元;針對貧困戶陳寶存不明白醫療保險政策,幫助他協調醫保局、中醫院等部門辦理住院、報銷手續,面對面的講解健康扶貧政策;結合區就業部門行業扶貧,爲宋建利、李顯海、劉子合、劉國豔、陳寶存5人開發了玉皇村社區保潔公益性崗位,進行了就業安置,每月工資收入830.00元。通過張書記不辭勞苦地奔波和努力,玉皇村5戶貧困戶都得到了精準幫扶,爲他們下一步脫貧夯實了基礎。

  看着貧困戶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張書記的心也一天天踏實起來。“既然組織安排自己來了,就要發揮駐村幹部的作用,踏踏實實地蹲下身子,真正爲老百姓做實事。”張寶軍同志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正是這股踏實肯幹的拼勁,讓他成了村民心中真正的好乾部。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負重前行。每一個不計回報無怨無悔去付出的好乾部,都是一顆愛的種子,它會讓絕望的人們重拾希望,它會帶領掉隊的羣衆穿越迷霧。正是因爲我區有着許許多多像張寶軍這樣的好乾部,貧困羣衆脫貧的路上纔多了一些溫情和幸福。正是因爲這些溫情和幸福,貧困羣衆才願意相信,在全民奔小康的旅途上,有那麼多雙手攙扶着自己,誰也不會被丟下,幸福的生活終究會來到!(劉曉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