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國民政府國防準備的另一項主要內容是整軍備戰。軍隊是國防的基礎。30年代,在國民政府名義號令下的全國陸軍部隊共計有180個師、94個旅、40餘個獨立團(新疆、西藏、西康省除外)。這支龐大、混雜的軍隊大都是舊式編制、缺少裝備及未經訓練的,但每年花費的軍費卻佔全國財政支出的70%以上。其狀況正如陳誠所描述的:“以之內鬨則有餘,以之禦侮則不足。”要對外抗日,則必須實行整軍與練武備戰。

圖:陳誠

1934年12月,在完成了對江西中央蘇區的圍剿以後,蔣介石立即着手製定了整訓陸軍60個師的計劃,準備用三至四年時間,分六至八期進行整訓,每期訓練六至十個師,至1937年底全部完成任務。此次整軍與以往縮編擴軍均有不同,在其整軍原則第一條中即規定:“依國防之目的,由中央確定編制。”就是說整軍的目標是成立抗日國防軍。之所以規定整軍數爲60個師,是因爲考慮到日軍現有常備軍17個師團,除駐守國內、僞滿、朝鮮外,對華用兵最多預計可達10個師團,而我軍整編後以兩個師抵抗彼一個師團計,60個師尚三倍於日軍,這樣“可操絕對勝算”。

根據整軍原則,每個師一律改爲四團建制,在集中訓練軍官幹部後實行混編,“以消滅派別系統之弊”。首先整編集中於長江兩岸的中央軍以及東北軍和“已就國防位置的非剿共部隊”。

1935年1月26日,蔣介石在南京召開全國軍事整理會議,部署整軍工作。3月1日在武昌成立“陸軍整理處”,以陳誠爲處長,着手開展工作,同時將整編範圍擴展到騎、步、炮等特種兵,由於裝備武器一時無法全部更新,此次整軍僅限於編制上的調整充實。第一二期共整編了20個師,第三期在1937年上半年又完成了10個師,到七七事變發生時,共計整編了近30個師,完成全部計劃之一半。此時全國陸軍已整理及未整理之部隊共計步兵182個師又46個獨立旅,騎兵9個師並6個獨立旅,炮兵4個旅又20個獨立團,共約170萬人。而其中預定用於第一線的作戰部隊計步兵80個師、9個獨立旅,騎兵9個師,炮兵2個旅又16個團。

圖:斯諾

這次整編計劃雖未全部完成,但通過整軍使中國軍隊戰鬥力有所提高,美國著名記者斯諾曾評價說,“在1937年,中國的陸軍”是該國有史以來最大最強的。”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蘇子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