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夫人: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女使者

漢朝時,匈奴常侵擾邊境。漢武帝爲集中力量打擊匈奴,對烏孫採取了和親政策,將細君公主配嫁烏孫王。以後烏孫王與細君相繼去世,其孫子軍須靡繼位。武帝爲保持兩國的友好關係,策封楚王劉戊的孫女解憂爲公主,嫁與軍須靡,令馮嫽伴隨公主前去。

馮嫽是解憂公主的貼身丫環,生性聰慧,好讀史書。初到烏孫,不免鄉思萬縷。但馮嫽牢記朝廷期待,父母囑託,與公主相互勸慰,立志安居烏孫,不負使命。她常馳馬牧場,出入氈帳,只數年功夫,便已通曉當地語言文字及風俗習慣。

朝廷命馮嫽以使節身份,代表公主訪問鄰近各國。馮嫽跋山涉水,不避艱險,向各國國王贈送禮品,宣揚漢朝教化,增進了漢朝與各國的友情。她大方謙恭,善於辭令,與人交談時不用翻譯。西域諸國見漢朝以女子爲使,且有如此才華,不失爲天朝國使,皆誇讚不已,尊稱她爲馮夫人。烏孫右大將愛慕馮嫽多才多藝,聰慧漂亮,求爲妻室。馮嫽從兩國友好大局出發,欣然同意。自此,漢朝與烏孫友情日增。

一晃過了三十餘年,到了宣帝執政之際,烏孫發生內亂。漢朝本以外甥元貴靡繼承王位,不料大將烏就屠襲殺國王,自己稱主。宣帝得報,急令破羌將軍辛武賢率軍進駐敦煌,準備討伐烏就屠,一場爭戰迫在眉睫。西域都護鄭吉以爲漢軍道遠兵疲,勝負難料,建議朝廷派使與烏就屠和談,勸其讓位。他知馮嫽通曉時事,善辦外交,且在烏孫深孚衆望,便令她去見烏就屠。值此危難之時,馮嫽挺身而出。烏就屠原與馮嫽有交,以禮相迎。馮嫽開門見山,對烏就屠說:將軍奪了王位,固然可喜,然喜中不可無憂。如今漢軍已兵臨界上,將軍只區區兵力,豈不是以羊羣搏猛虎?烏就屠自知力弱,甚爲惶恐,沉吟不語。馮嫽進一步曉之以理:漢與烏孫親如一家,若兩國開仗,則數十載情誼毀於一旦。且漢軍到時,將軍必遭身敗名裂,真可謂畫虎不成反類犬,將軍是聰明之人,望三思而行。馮嫽詞強理直,態度誠摯,烏就屠深爲動容,對馮嫽說:“我一時怒起,奪了王位,實也不敢長久稱王。今聽從夫人勸告,願讓位於元貴靡。”

宣帝得悉馮嫽出使告成,十分高興,他對馮嫽也只聞其名,未見其人,便詔令她回國。馮嫽回到闊別四十年的故都長安,宣帝令文武大臣前去城郊迎接。當日,宣帝在宮中召見,馮嫽報告了烏孫國內情況及會談經過,建議宣帝封號子烏就屠。宣帝問及西域諸國情況,馮嫽對答如流,文臣武將莫不歎服。宣帝也盛讚其見識,採納了她的建議,封她爲正使,竺次、甘延壽爲副使,再次出使烏孫。馮嫽駟馬錦車,手持漢節,召烏就屠至赤谷城中,當衆宣讀詔書,立元貴靡爲大昆彌(王號),終於化干戈爲玉帛,消除了一場征戰殺伐!

又過了兩年,元貴靡病故,其子星靡即位。時解憂公主年近七十,求歸宿故土,經朝廷同意,與馮嫽一同返回祖國。哪知星靡生性懦弱,治國無方,局勢又起動盪。馮嫽身在長安,心掛烏孫,她上書宣帝,請求再爲漢使。宣帝准奏,挑選了百名騎兵,護送馮嫽第三次出使烏孫。她以自己的威望,消釋嫌隙,團結各方,恩撫百姓,扶助星靡治國安民,使烏孫得以國泰民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