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NHK電視臺,經過日本各界代表研究討論決定後,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內閣會議後的記者會上正式宣佈“平成”後的新年號:“令和”

當地時間4月1日上午,菅義偉在記者會上宣佈了日本的新年號,“令和”。繼“平成”之後,“令和”成爲日本第248個年號,該年號將於5月1日新天皇即位時進行更換。

Japan's new imperial era to begin on May 1, when Crown Prince Naruhito becomes emperor, will be called Reiwa, Chief Cabinet Secretary Yoshihide Suga announced on Monday.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4月1日宣佈,日本的新年號爲“令和”,將於5月1日現任皇太子德仁即位後使用。

年號首次出自日本古籍

據報道,新年號“令和”取自日本現存最古老的詩歌總集(anthology)《萬葉集》中的“初春令月,氣淑風和”。

Suga said the name was formulated based on a poem from “Manyoshu,” the oldest existing compilation of Japanese poetry.

菅義偉稱新年號出自《萬葉集》中的一首詩,《萬葉集》是現存最古老的日本詩集。

The first character represents “fortunate,” while the second can be translated as “peace or harmony.”

“令”字意爲“吉祥”,“和”可譯爲“和平、和諧”。

圖源:CNN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4月1日在記者會上解釋了新年號“令和”的寓意,“蘊含了在人們的美麗心靈相互靠近之中,文化誕生併成長的意思”。

Noting that the "Manyoshu," the anthology from which the name was adapted, was "a national book symbolizing Japan's rich national culture and long traditions," Japanese Prime Minister Shinzo Abe said that the name signifi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untry's culture and the harmony of its citizens.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稱新年號的出處《萬葉集》是“一本象徵着日本豐富國家文化和悠久傳統的日本書籍”,他表示新年號標誌着日本文化的重要性和國民之間的和諧相處。

據日本媒體報道,這是日本首次從日本古籍中選取漢字作爲年號

This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characters chosen were taken from Japa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Prior era names had used kanji from Chinese literature.

這是日本首次從日本古籍中選取年號。之前的年號均出自中國古籍中的漢字。

自645年日本啓用首個年號“大化”以來,過去247個年號中辨明出處的均出自中國古籍,多數是《四書五經》等唐代之前的古典文獻。

以明治維新後爲例:

明治取自《易經》:“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

大正取自《易經》:“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昭和取自《尚書》:“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平成則擁有兩個出典,分別是《史記·五帝本紀》的“內平外成”和《尚書》的“地平天成”。

在這次新年號的評選階段,有呼聲認爲,應該站在日本傳統文化的立場上,從日本古籍中選取。日本政府對此回應稱,此次正式委託提案的專家包括日本文化、中國文學、日本史學、東洋史學等領域的有識之士。

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分析,新年號避開了中國的典籍,有意割斷與中國長達千年的年號因緣關係。從日本古代典籍中選取年號,來暗示日本文化的“獨立”,昭示日本“新時代”的開啓。

據東方網報道,在回答記者有關“爲何不選用中國典籍”的提問時,安倍還指出:日本正迎來一個根本的轉換期,爲了反映日本人的新精神新時代,我們最終決定從日本的典籍中選用新的年號。

但也有不少國內媒體認爲,日本此舉,並沒能真正抹去中國文化的影響

據環球網報道,《萬葉集》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和歌集,收錄詩歌4500餘首,其地位相當於中國的《詩經》。

儘管被看作是日本古籍,《萬葉集》仍然無法抹去源於中國古典文化的影響。公開資料顯示,萬葉集》借鑑了中國詩歌的題材、形式以及表現方法,收編了部分漢詩。值得一提的是,《萬葉集》成書時,日本尚未擁有自己的文字,全部詩歌採用漢字爲注音符號記錄而成。

汕頭大學長江新聞與傳播學院日籍教授、原日本讀賣新聞編輯委員加藤隆則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萬葉集》第五卷《梅花之歌》的原文部分,還是按照古代中文的寫法記錄下來。而且,《萬葉集》收錄了118首關於梅花的詩歌,看得出是受到了中國審美的影響。不過“和”代表“和風”,因此加藤隆則認爲“令和”帶有中日融合的含義。

日本改元“令和”創下多個首次

除了出處首次來源日本古籍以外,此次日本改元“令和”,還創下多個首次。

第一,日本憲政史上首次因天皇“生前退位”而進行的改元

戰前,日本年號是以天皇爲中心決定的,1979年出臺的《元號法》規定由內閣負責決定。遵照這項法律,此次是繼1989年1月的“平成”之後,第二次由日本內閣決定。

不過,與因昭和天皇駕崩而變更年號不同,因天皇“生前退位”而變更年號在日本憲政史上還是首次。

Japan's government confirmed in December 2017 that the current emperor, 85-year old Akihito, would abdicate in April 2019 due to old age and hand the throne to his son, Crown Prince Naruhito.

日本政府2017年12月確認,日本在位天皇,85歲的明仁天皇由於年邁,將於2019年4月30日退位,讓位於皇太子德仁。

abdicate /'æbdɪkeɪt/:退位;放棄

He will be the first Japanese emperor to do so in more than two centuries.

這是200多年來日本天皇首次讓位。

第二,首次在新天皇即位前,由現任天皇簽署政令公佈新年號。

1日上午,日本內閣決定新年號“令和”,現任天皇簽署政令後對外公佈。在新天皇即位前公佈新年號的做法史無前例,此前還曾遭到堅持“一世一元”的保守派的猛烈批評。不過,爲了避免變更年號帶來的不便,日本政府還是決定提前1個月公佈,讓各界有所準備。

《日本經濟新聞》認爲,新年號有望給日本的政治和外交帶來轉機。安倍政權如何度過與重要政治日程重疊的改元元年,關乎着下個時代內政外交的路線方針。啓用新年號的日本,政治經濟氛圍恐怕發生巨大變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