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印度"月船2號"僅做到了月球正面登錄,而中國嫦娥四號選擇在月球背面登陸,目前美國與俄羅斯這樣的航空大國尚且沒有掌握月球背面登陸,難度可想而知。況且,雖然印度將"月船2號"送上了月球軌道,但是其依賴的大多還是俄羅斯方面提供的探測器裝備還有技術。

據人民日報海外網9月7日報道,當地時間7日凌晨2:15左右,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對外公開表示,印度探月飛船"月船2號"着陸器在即將抵達月球表面2.1公里處時,與印度地面控制中心失去了聯繫,印度空間研究組織隨即分析數據找尋原因。在確認"月船2號"信號失聯之後,在現場指揮中心,印度總理莫迪對現場所有工作人員表示,"你們爲印度航天事業所做出的努力不會白費。"

圖:印度奔月

印度第2個月球探測器"月船2號",在7月22日成功發射升空,"月船2號"探測器機身重達3850公斤,其中包含軌道器、着陸器還有月球車等3個模塊,機身搭載數十個研究裝置。在一個月以前,"月船2號"爲增加軌道高度在地球附近進行多次變軌,緩慢向月球靠近。8月20日,"月船2號"在火箭助推器的推力下前進,進入月球軌道,並且開始繞月飛行。

圖:總理莫迪

本來按照原計劃"月船2號"將在9月7日凌晨在月球南極區域進行"軟着陸",但現在看來奔月依舊是印度遙不可及的夢想。值得一提的是,"月船2號"與中國嫦娥四號相比,相差甚多。印度"月船2號"僅做到了月球正面登錄,而中國嫦娥四號選擇在月球背面登陸,目前美國與俄羅斯這樣的航空大國尚且沒有掌握月球背面登陸,難度可想而知!

圖:指揮中心現場

況且,雖然印度將"月船2號"送上了月球軌道,但是其依賴的大多還是俄羅斯方面提供的探測器裝備還有技術。而中國從始至終都是從設備的設計到研發,到計算月球軌道的公式和距離都是中國自主研發的技術,對航天事業的探索,一路上少不了坎坷和失敗,但是最終嫦娥終將奔月。

圖:印度總理莫迪

而印度此次探測是一次科技探索,不如說是一場政治秀。探測器最後能不能着陸月球其實不重要,只要能走到這一步對於他們來說已經足夠了。我們那什麼來要求一個洲際導彈都射不出8000公里的國家,一個阿瓊坦克搞了三十年、光輝戰機、賈坎德邦大壩建了42年垮了……這種技術儲備怎麼月球探測?國內電荒,許多人沒有合格衛生間,火車賣掛票、……印度有這麼多錢不如把國內民生工作做好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就像中國軍事專家杜文龍說過的那樣:不是誰都行!

編輯/張笑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