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作爲全球最大的蘋果生產國,科學的種植與管理技術,是破解生產效率的“密碼”。

因此,我們特別邀請了蘋果種植技術專家馬蓓蕾老師在極飛學院開設專欄。他通過十多年來在蘋果種、管環節所積累的經驗,總結出了高效、科學的種植管理方法,並將在專欄中與大家一一分享。

開篇寄語:

大家好!我是馬蓓蕾,85 後新農人。我出生在山西運城的一個村莊,老家有數十畝果園,從小就在果園裏忙活。至今,我已經成爲了一名有着10 年研究經驗的蘋果種植技術研究工作者,接觸的果農越多,越能體會果農花費幾十年心血去栽種和管理果樹是多麼的不易,其中存在的不科學種植現象令人非常惋惜。

此次藉助極飛學院的平臺開設蘋果種植與管理技術的專欄,我會和大家分享科學的種植方法與先進的生產技術,幫助大家提高蘋果種植效率,糾正不科學、低效低產的果樹管理誤區,希望果農朋友們、植保從業者們通過閱讀專欄的文章,能夠掌握更專業的生產技能與更科學的種植、管理方法。

我在家中果園種植的澳洲青蘋果

蘋果種植與管理的常見誤區

誤區1:依賴“經驗”來管理果園

蘋果種植與管理的第一大誤區,即是“經驗主義”。

在我國的蘋果產區,老果區的佔比超過了90%。許多果農種了 20 多年果樹,依舊依賴口耳相傳的“經驗”,堅持沿用傳統的果樹管種方法。然而,專業的作物知識與科學的管理思維,纔是現代化生產中提質增效、持續優化效率的方法。

我和我的老鄰居,分別種了數十畝蘋果樹,品種相差無幾,都採用同防同治。但每逢收穫季節,老鄰居都會發現,他家的85#商品果產量基本都比我們家的少 1-1.5 噸,這是爲什麼呢?

其實緣由很簡單:僅僅是因爲我們給果樹上底肥的時間差了兩個月!

每年的 8 月中旬 - 9 月上旬,是蘋果樹氮元素含量的臨界期,此時給果樹施底肥,剛好能接着上年氮元素的營養斷層期。但是,這時蘋果也正值膨大轉色期,無論是用溝施還是穴施的方法來施肥,都可能會造成 3 % - 5 %的果實損傷。也正是這一點,導致幾乎所有的“老專家”在此關鍵階段都不敢施肥,而是等到 11 月左右才補充氮肥,可結果呢?

其實,比起這 3 % - 5 %的果實損傷,營養斷層纔是對果樹最大的“殺傷力”。尤其每年的 7 月 - 9 月,恰好處於蘋果花芽分化的關鍵階段,不及時給果樹輸送營養,不僅會導致當年產量的減損,甚至會影響到果樹第二年甚至第三年分化的花芽量。

結合多年的試驗統計,在蘋果膨大轉色期施底肥,減產率約爲 3 - 5 %,風險可控;若堅持傳統的“老經驗”,延遲補充肥料、讓果樹連續 2 - 3 個月缺乏生長所需的大量元素,卻會造成將近10%的產量損失。

誤區2:忽視果園管理方案的“本土性”(文章版權由極飛學院所有,侵權必究)

第二大誤區,即忽視果園管理方案的“本土性”,生搬硬套別人的果樹種植和植保經驗。有的果農費盡心機請教別人成功的種植經驗,回去後嚴格按照“成功方案”去執行,卻出現了很大的管理效果差距;又或者借鑑了別人某種“親測有效”的植保方案,一板一眼地照抄,效果卻不怎麼好。

這是因爲,我國每個蘋果產區的綜合種植環境都不一樣,管理方案不能一概而論。如新疆阿克蘇、陝西洛川、山西運城和山東煙臺等地域,土壤酸鹼度、空氣溼度、灌溉水質和種植習慣都不盡相同,必須要掌握專業的作物知識和管理技術,結合實際的地域特點,才能拿出具有本土性、季節性的精準管理方案,做到因地制宜。

科學種植與管理技術,如何令果農與植保服務隊受益?

對蘋果種植戶來說,如何提升果園種植效益是最關心的問題。在本專欄中,我們會根據蘋果的不同物候期(如萌芽期、中心花露紅期、幼果期、花芽分化期、果實轉色期)等衆多關鍵節點,爲大家梳理每一關鍵節點的用藥、用肥及管理注意事項,幫助廣大種植戶避免因不合理的種植手段導致的減產,從而實現“增產”和增收。

同時,大家也能更深刻地理解精準農業,例如可以瞭解怎樣結合當今最先進的無人機植保技術,實現精準、高效的植保技術,達到病蟲害防治的優異效果;瞭解這些新興科技如何爲我們減少 30 %農藥化肥的浪費、如何節省近 90 %的農業噴灑用水等……

對我們植保服務隊來說,不論是用傳統植保方式,還是用現代的無人機技術來噴灑藥劑,更懂作物栽培和全程的植保技術,往往能比競爭對手獲得更多的作業機會和發揮空間。因爲只有瞭解作物在不同物候期、不同環境下分別有哪些生長需求,才能搶先一步,去挖掘市場潛在的需求。另一方面,專業的植保服務與管理,更易獲取農戶信任與口碑,從而打造服務的品牌優勢。在植保服務中,加強自身的競爭優勢。

我們相信,此刻正在閱讀此文的你,必定也是一位熱愛農業、信仰技術和渴望進步的新農人。我們願毫無保留地與大家分享現代果業的生產知識與種植管理經驗,與你一起深入交流、共同進步,一起爲提高蘋果種植效率而努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