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遼寧省北鎮趙家村小學,孩子們在簡陋的學習環境之中,卻有不少特殊的石制運動器材,可以爬上爬下,也可以翻鞍馬。

後來,這些“運動器材”陸續被還原,並保護起來,孩子們才知道,那些吊斗式的圓形柱子,和石頭烏龜背上的碑,是歷史文物,和清末民初大名鼎鼎的東北王張作霖有關。

中國人對祖先,有種特殊的崇拜,無論家族大小,只要有條件,都要修一個祠堂,逢年過節去祭拜一番,聊表後人對祖先的懷念,也請祖宗在天之靈,保佑後人能夠興旺發達。

上世紀初期,張作霖在東北地區異軍突起,趁着袁世凱改朝換代,爲自己撈足了政治資本,並擊敗東北地區的其他競爭對手,從一個小土匪一躍成爲名副其實的東北王。

張作霖是家族觀念很濃厚的人,對自己的成功,他一半認爲是自己努力的結果,一半也覺得有運氣的成分,認爲是祖宗暗中庇佑,所以在1923年,帶着幾個幕僚前往趙家村,選中了一塊二十畝的寶地,開始修建張家家廟,以供奉張氏祖先。

說來也奇怪,張作霖的老家,並不在趙家村,而在葉家鋪村張家窩棚屯,按正常程序,張作霖應該把家廟修到葉家鋪村張家窩棚屯纔對,但趙家村對於張作霖來說,意義非凡,算是張作霖事業的發祥之地。

張家窩棚雖然是故鄉,卻藏着張作霖童年最痛苦的回憶-----他的父親張有財因爲賭錢欠了債,而在那裏被債主活活打死。

趙家村不僅是張作霖的外祖父家所在地,該村的財主趙佔元還是張作霖生命中的第一個貴人,趙財主不僅不嫌棄張作霖窮困潦倒,還將女兒嫁給了張作霖。

五年之後,趙家閨女給張作霖生下一個兒子,也就是後來的少帥張學良。

在泰山大人的資助下,張作霖在趙家村招兵買馬,並以趙家村爲根據地,建立起了自己最初的勢力範圍,並逐步發展壯大。

所以張氏家廟,也就沒有修在張家窩棚,而乾脆修到了趙家村。

工程在1923年3月動工,1925年完工,歷時兩年。二十畝地的宏偉建築,在當年的整個縣都是首屈一指。名義上,這座建築只是一座家廟,而實際上,張氏家廟是一個五臟俱全的小度假村,小堡壘,四周由青磚砌了堡牆,牆上還有幾個炮臺,常年有衛兵把守。

家廟裏面更是富麗堂皇,不僅有專門爲張作霖和其家屬準備的豪華大帥房,夫人房,少帥房等等,正殿有檀香木牌位,上書“供奉張氏門中先遠各代宗親考妣之主位”,兩廂則有“岳母刺字”“二十四孝”等等壁畫,院中則立有張作霖親自起草的張氏家訓,還有曾任東三省總督的趙爾巽爲張氏家廟撰寫的碑文等等。

家廟建成之後,張作霖曾經率領家小,隆重舉行了盛大的落成儀式,宴請十里八鄉的鄉親們,感謝附近村民多年來對張家事業的支持與厚愛。

可惜時逢多事之秋,東北面臨來自北方蘇俄,東方日本,以及南方蔣家王朝的三重威脅,大帥張作霖公務繁忙,一共只到過家廟兩次,但每逢清明等傳統節日,張作霖就會派心腹大員,或家族子弟回趙家村,代表自己拜祭。

1928年6月,也就是張氏家廟落成三年之後,老帥張作霖在皇姑屯昇天,遺體葬於錦州市凌海市石山鎮南驛馬坊村,從此也就和趙家村和張氏家廟再無淵源。

1926年秋天,少帥張學良也到過一次張氏家廟,鄭重祭拜祖先,在當地人的記憶裏,這也是張學良一生當中,唯一的一次拜祭自家家廟。

五年之後,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東北在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裏,淪喪於倭寇之手。對於張學良和東北軍將士來說,東北的淪喪,可不只是國土的淪喪,還是家族的淪喪,無數人的祠堂和家廟,落在了日本人的手裏,東北不保,祖宗不保。

日軍軍官四十萬次郎衝進張學良家廟,搗毀了家廟之中的供奉,將家廟據爲己有,並將家廟當中價值連城的古玩,字畫,傢俱等等,全部洗劫一空,運回日本。等到一九四五年,日軍投降,東北再次回到中國懷抱的時候,張學良家廟已經雜草叢生,破敗不堪。

戰亂年代,由於沒有人打理,四鄉的百姓修建房屋,都到張家家廟裏來,今天拆磚,明天揭瓦,後天將木樑也弄下來,不到半個世紀的光景,富麗堂皇的張作霖家廟,就成了一堆瓦礫。

上世紀六十年代,一些年輕人闖進瓦礫,將僅有的幾塊石碑也全部砸掉,廟裏更成了一片荒蕪。

再後來,張氏家廟的一部分被改成爲小學校,當年的大院子成了孩子們嬉鬧的大操場。

八十年代末,張學良恢復人身自由,僑居夏威夷,爲了促使這位老人迴歸祖國,關於張作霖和張學良父子的一些文物得到保護和恢復,但彼時的張家祠堂,已經幾乎化爲無有。

世紀之初,少帥張學良作古,並葬於美國夏威夷,再也沒有回東北故土,沒有回張家家廟看看。

據當地人講述,近些年來,陸續有一些張家的後人,前往趙家村學校操場,探尋歷史遺蹟,並在遺蹟之間,鞠躬焚香致祭,常引來當地人好奇圍觀。

逝者已矣,不到一百年的時間,一切似乎已經都已經化爲塵埃,只有從石碑殘片的字裏行間,依稀還能找到張家先人的一些風采,令人不勝唏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