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涯是被有軍方背景和地下黨懷疑的廖三民拽下樓去死的,算是因公殉職,站長一點責任都不需要負,天津站甚至會因此而被上峯勉勵。李涯死的時候,餘則成很高興,站長很慶幸,天津站離了他照樣轉,悲傷的只有我們觀衆。

即使拋開信仰和黨派的立場,李涯也算不上一個好人。

無論是在延安,還是在天津,他都像一隻獵狗一樣,警惕地懷疑着身邊的每一個同事,只要這些同事成爲他的獵物,都會被他毫不留情地咬死。

爲了實現目標,表現自己的能力,他殺了本來已經叛變的湯四毛,還栽贓罪不至死的盛鄉,設局陷害陸橋山,祕密調查餘則成,顯示出他兇殘狡詐的本性。

他可能算是一個合格的特務,但人品實在是不敢恭維,也難怪軍統天津站的所有同事,從站長到普通特務都遠離他,這樣的人無論放在哪個羣體之中,都是定時炸彈。

李涯之死,表面上是一個意外,但實際上在這個意外之前,他本人已經在天津站完全被孤立,即使沒有與廖三民同歸於盡,也很難翻盤。以編劇給餘則成的開掛程度看,我有一百個理由可以相信,即使廖三民不死不抓,餘則成照樣可以洗脫的。

李涯總是喜歡冒險,將所有的希望,都寄託於一個戰術勝利的突破,而忽略了軍統天津站權鬥起根本作用的因素-----站長的態度決定一切。

站長不希望餘則成是地下黨,而智商碾壓李涯的餘則成,又總能先李涯一步,證明自己不是地下黨,所以站長的懷疑總得不到證實,李涯猜測的再準都沒有用。

世道在變,三年前站長希望在與延安的鬥爭中立功,三年後站長只求平安離開天津,所以李涯的價值,也就遠遠不如當年的佛龕,在站長眼裏,李涯的許多行爲甚至成了搗亂。

神奇的一跳,正好跳在站長的神經上,但站長會因爲李涯的死而感到悲傷嗎?

當然不會。

私下裏,站長甚至會慶幸李涯死的及時,沒有給自己的撤離計劃節外生枝。李涯是被有軍方背景和地下黨懷疑的廖三民拽下樓去死的,算是因公殉職,站長一點責任都不需要負,天津站甚至會因此而被上峯勉勵。

李涯死的時候,餘則成很高興,站長很慶幸,天津站離了他照樣轉,悲傷的只有我們觀衆。

一個壞人的死亡,爲什麼會讓我們這樣悲傷呢?

因爲李涯有信仰,因爲李涯有理想。李涯壞事做盡,心裏卻對他的黨忠心耿耿,爲的是“孩子們將來過上好日子”,並對此堅信不疑。

他幾十年兢兢業業,殫精竭慮,廢寢忘食,沒有成家也沒有私產,一心撲在工作上,並因公殉職,絕對算得上是軍統的模範員工。

和李涯相比,吳站長中飽私囊太貪婪,陸橋山口蜜腹劍太虛僞,餘則成喫裏爬外太狡猾。除了忠心耿耿的李涯,天津站的其他高級幹部,幾乎都在不停地挖民國的牆角。

他們嘴上和李涯一樣,天天喊口號愛國,做資料愛黨,但實際上,整個軍統天津站,真正愛國愛黨的人,只有李涯一個。

李涯固然在幹壞事,站長和餘則成他們乾的也不是好事。本質上說,幹壞事就是他們軍統的本職工作,他們就是老蔣的白手套,專門給蔣家王朝幹各種見不得人的事,一旦有一天誰幹的壞事少了,就說明那個人失職了。

但同樣幹壞事,也分公私,李涯孜孜不倦幹壞事是爲了公,而站長偶然幹了幾件好事,卻都是爲了滿足自己的私慾。

當所有人都看透紅塵,識破世事,對時局做壁上觀的時候,李涯的努力工作反而成了不識時務。

於是,李涯幹得越多,錯的也就越多,最終導致被陸橋山下絆子,被謝若琳冷嘲熱諷,被站長狠狠批評,被餘則成打臉-----李涯成了天津的孤臣,一個人躲在辦公室裏流眼淚。

李涯哀嚎“我運即國運”,是個非常有意思的說法。我們可以將李涯看成是一個民國的小縮影,老蔣等頭目同樣有理想有信仰,但站在了人民的對立面,所作所爲都是在禍國殃民,越努力就越抓瞎,最終不被所有國人理解,只能逃到臺灣去抹眼淚。

從這個角度看,李涯個人的命運,的確能夠象徵當時日薄西山的蔣家王朝的命運。

我對李涯的敬重,倒並不因爲他遭受非難和委屈,而是因爲一個細節------他參加過抗日戰爭,曾在上海金山衛與日寇喋血,與餘則成在南京刺殺李海豐一樣光榮。僅此一點,我就認定李涯也和餘則成一樣,曾是中華民族的好兒女,只是後來因爲內戰,被命運裹挾到了人民的對立面。

英雄和英雄,因爲不同的政治信仰而內鬥內耗,是中華民族的悲哀。

值得一提的,是李涯扮演者祖峯先生的演技,此前祖峯在演藝圈沒有什麼名氣,突然在《潛伏》中以反一號面目出現,給人橫空出世的感覺。

後來,祖峯還在《北平無戰事》中,飾演了另一種風格的地下黨員崔中石,和李涯的陰險狡詐,流裏流氣判若兩人,表現出紮實的表演功底。

祖峯的作品不多,但每一次出現在熒屏之中,都值得我們期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