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态度是‘小孩子懂得什么?’,那么牛顿会被你当成笨伯,瓦特被认为是凡庸,爱迪生更会被你认为是坏蛋。你若要做小孩子的先生,就得先变成小孩子。”10月22日-24日,为期三天的新西兰“动态儿童评价——学习故事”教育思想国际研修论坛在成都顺利落下帷幕,作为主办方的温江海科幼儿园,邀请到新西兰的教育专家Wendy Lee和惠灵顿大学教育学博士周菁,向全国100多名学前教育工作者分享了新西兰学习故事在各种文化背景下的实践经验。

据了解,目前,成都共有三所幼儿园借鉴引进了“动态儿童评价——学习故事”教育思想,温江海科幼儿园便是其中最早的一所。在本次论坛上,除了Wendy Lee和周菁带来的多场精彩讲座外,海科幼儿园园长吴金桃也给参会嘉宾分享了学校在引入“新西兰学习故事”教育理念以来,学生和教师的的种种变化。

引进:告别结果评价,

上千篇“学习故事”记录成长过程

什么是“动态儿童评价——学习故事”教育思想?吴金桃解释道,这是一种注重儿童学习过程性评价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儿童闪光点和长板,让广大家长和教师相信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和沟通者。据她介绍,自2015年以来,海科幼儿园借鉴了新西兰学习故事的理念,一改当初结果性评价的教学模式,而是采用过程性的动态评价,努力挖掘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评价的具体方式,就是把每一天孩子学到的新东西都用故事的方式记录下来,形成一个个独特的“学习故事”。

从2016年开始,海科幼儿园的30余名老师和保育员,为园里的400多名儿童书写了上千篇学习故事,加起来已累积超过10万字,目前已经汇编整理了3本。吴金桃说,“学习故事”不仅仅只是孩子在学校学会了某首古诗,或者跳会了某个舞蹈、读会了某个单词,更是把小朋友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囊括进来,“比如他在上学路上问路等,其实也是一个学习故事,重点不在于问路,而是从问路发散到孩子是如何与别人沟通等方面,用编故事的形式反映孩子表达能力的提高。”

改变:老师转变角色,

学生变得更加自信、阳光

经过长期的学习故事动态评价,吴金桃感受最深刻的是,孩子们变得更加主动、积极、自信了,而家长们也有同样的感受,一位参加论坛旁听的家长告诉记者,“每天孩子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拿着他的‘学习故事’,分享精彩的幼儿园生活。”在吴金桃看来,孩子们通过阅读自己学习的精彩时刻,不断强化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他们变成了更好奇、更勇于探索的儿童。“比如,经常有孩子直接冲到我的办公室,找我挑战下棋、拼图,跟我探讨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吴金桃笑着说道。

“不仅如此,在这样的理念下,老师们也发生了变化。”吴金桃说,由于要书写孩子们的学习故事,老师会更加主动和积极倾听孩子的话语,成为更专业的观察者和协作者。“他们不再强调单纯的教学,而是更多的陪伴和支持,给孩子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然后把这一切都记录下来,成为了一个个培养孩子兴趣和挖掘孩子潜能的导师。”

未来:继续书写“学习故事”,

开发更多适配课程

这一次的新西兰“动态儿童评价——学习故事”教育思想国际研修论坛上,多年从事“学习故事”研究的Wendy Lee和周菁带来了《学习故事的介绍及其演变》、《发现记录儿童的“WOW”时刻》、《关于记录与分析学习故事的实用性经验》、《观察新西兰幼儿园的每一天》、《在记录过程中会用到的一些策略与引导工具》、《在中国或者其他地区一些关于学习故事的案例》等多场精彩讲座,让吴金桃感到收获颇丰。

“在这样的理念下,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对话会越来越频繁。”吴金桃说,通过“学习故事”,老师们更加了解了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基于此,海科幼儿园的教师与孩子们一同构建起了有趣的课程,比如染布、造纸、影子游戏等。“这些课程没有教材,老师也没有大纲,就是完全孩子想学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最大程度去激发孩子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吴金桃表示,随着“学习故事”的深入开展,学校也将开发出更多让孩子们喜欢的课程和活动。

未来,她打算将“动态儿童评价——学习故事”的教育理念继续在园内进行“本土化”的更新和改造,并形成系统的框架和体系。“同时,把老师们给孩子书写学习故事这一点继续坚持下去的。”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 陈兴隆

图片由受访学校提供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