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態度是‘小孩子懂得什麼?’,那麼牛頓會被你當成笨伯,瓦特被認爲是凡庸,愛迪生更會被你認爲是壞蛋。你若要做小孩子的先生,就得先變成小孩子。”10月22日-24日,爲期三天的新西蘭“動態兒童評價——學習故事”教育思想國際研修論壇在成都順利落下帷幕,作爲主辦方的溫江海科幼兒園,邀請到新西蘭的教育專家Wendy Lee和惠靈頓大學教育學博士周菁,向全國100多名學前教育工作者分享了新西蘭學習故事在各種文化背景下的實踐經驗。

據瞭解,目前,成都共有三所幼兒園借鑑引進了“動態兒童評價——學習故事”教育思想,溫江海科幼兒園便是其中最早的一所。在本次論壇上,除了Wendy Lee和周菁帶來的多場精彩講座外,海科幼兒園園長吳金桃也給參會嘉賓分享了學校在引入“新西蘭學習故事”教育理念以來,學生和教師的的種種變化。

引進:告別結果評價,

上千篇“學習故事”記錄成長過程

什麼是“動態兒童評價——學習故事”教育思想?吳金桃解釋道,這是一種注重兒童學習過程性評價的教育理念,在教學中注重兒童閃光點和長板,讓廣大家長和教師相信兒童是有能力的學習者和溝通者。據她介紹,自2015年以來,海科幼兒園借鑑了新西蘭學習故事的理念,一改當初結果性評價的教學模式,而是採用過程性的動態評價,努力挖掘每一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評價的具體方式,就是把每一天孩子學到的新東西都用故事的方式記錄下來,形成一個個獨特的“學習故事”。

從2016年開始,海科幼兒園的30餘名老師和保育員,爲園裏的400多名兒童書寫了上千篇學習故事,加起來已累積超過10萬字,目前已經彙編整理了3本。吳金桃說,“學習故事”不僅僅只是孩子在學校學會了某首古詩,或者跳會了某個舞蹈、讀會了某個單詞,更是把小朋友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囊括進來,“比如他在上學路上問路等,其實也是一個學習故事,重點不在於問路,而是從問路發散到孩子是如何與別人溝通等方面,用編故事的形式反映孩子表達能力的提高。”

改變:老師轉變角色,

學生變得更加自信、陽光

經過長期的學習故事動態評價,吳金桃感受最深刻的是,孩子們變得更加主動、積極、自信了,而家長們也有同樣的感受,一位參加論壇旁聽的家長告訴記者,“每天孩子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拿着他的‘學習故事’,分享精彩的幼兒園生活。”在吳金桃看來,孩子們通過閱讀自己學習的精彩時刻,不斷強化自己的長處和優點,他們變成了更好奇、更勇於探索的兒童。“比如,經常有孩子直接衝到我的辦公室,找我挑戰下棋、拼圖,跟我探討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吳金桃笑着說道。

“不僅如此,在這樣的理念下,老師們也發生了變化。”吳金桃說,由於要書寫孩子們的學習故事,老師會更加主動和積極傾聽孩子的話語,成爲更專業的觀察者和協作者。“他們不再強調單純的教學,而是更多的陪伴和支持,給孩子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然後把這一切都記錄下來,成爲了一個個培養孩子興趣和挖掘孩子潛能的導師。”

未來:繼續書寫“學習故事”,

開發更多適配課程

這一次的新西蘭“動態兒童評價——學習故事”教育思想國際研修論壇上,多年從事“學習故事”研究的Wendy Lee和周菁帶來了《學習故事的介紹及其演變》、《發現記錄兒童的“WOW”時刻》、《關於記錄與分析學習故事的實用性經驗》、《觀察新西蘭幼兒園的每一天》、《在記錄過程中會用到的一些策略與引導工具》、《在中國或者其他地區一些關於學習故事的案例》等多場精彩講座,讓吳金桃感到收穫頗豐。

“在這樣的理念下,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對話會越來越頻繁。”吳金桃說,通過“學習故事”,老師們更加了解了孩子的興趣和需求。基於此,海科幼兒園的教師與孩子們一同構建起了有趣的課程,比如染布、造紙、影子游戲等。“這些課程沒有教材,老師也沒有大綱,就是完全孩子想學什麼,我們就教什麼,最大程度去激發孩子的興趣、挖掘他們的潛能。”吳金桃表示,隨着“學習故事”的深入開展,學校也將開發出更多讓孩子們喜歡的課程和活動。

未來,她打算將“動態兒童評價——學習故事”的教育理念繼續在園內進行“本土化”的更新和改造,並形成系統的框架和體系。“同時,把老師們給孩子書寫學習故事這一點繼續堅持下去的。”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 陳興隆

圖片由受訪學校提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