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元盛、何智麗、馮喆這些優秀的運動員,都是中國乒乓球界的驕傲代表,而指引這些人走上乒壇之路的,便是上海市盧灣區鉅鹿路的體育教師兼乒乓球教練柯元忻。

可以說,若不是柯元忻教練那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中國的乒乓球壇將會失去很多人才。

作爲乒乓球的功勳教練,柯元忻生命最後的時刻,仍然在教孩子們打球。

不放過任何一個可塑之才

1964年,上海市鉅鹿路一小就已經被任命爲"乒乓球重點學校",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柯元忻老師就肩負起了指導乒乓運動的重任,他在這個職位上一干就是幾十年。

在柯元忻的觀念裏,培養學生,就是要認準他們身上的巨大潛力,若是錯過了任何一個人才,對於他的乒乓球事業都將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本着"體育運動從孩子抓起"的觀念,他每年都會親自來到幼兒園裏面去招生,他會觀察孩子們的行爲,瞭解他們身上的特點,也對他們是否會在乒乓球運動上書寫輝煌有着最開始的判斷。

在他的觀點裏,優秀的運動員必須要是爆發力好、夠靈活、腦子好用、心理素質好等等條件共同堆積而成的。

孩子的性格也是柯元忻考量的一個重要標準,在他的觀念裏,就算一個孩子擁有着一線球員的潛力,可他的性格不好,心理素質也不行,那麼就絕對不能稱得上是一位優秀的乒乓球運動員。

有些方面的培養,一旦錯過了黃金年齡恐怕就很難了,因此必須要從小開始抓起。

多年的教學,也讓柯元忻有了一雙慧眼,他只要大概去掃一眼,便能看出到底哪個孩子會是打球的料,後來知名度極高的陸元盛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選拔出來的。

當年,陸元盛正在讀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參加了一場比賽,柯元忻就在旁邊觀察。

那會陸元盛的個子還比較小,臂展也不夠,在球桌上有點喫虧,他的對手是一位高年級的同學,很快就捕捉到了陸元盛的缺點,於是發了一個近網短球。

陸元盛知道這個球他肯定是接不上的,結果,誰都沒想到的是,陸元盛靈機一動,突然躥上了球檯扣球,將這個球給接住了。

這一個扣球,顯然是讓柯元忻都沒想到的,從此陸元盛便師從柯元忻,開啓了最初的乒乓球生涯。

來到了柯元忻門下,陸元盛調皮的性格就展現出來了,還多了一個"人來瘋"的外號,柯元忻也並沒有打壓他的天性,而是抓住了他的性格,將其運用到乒乓球檯上。

在訓練的過程中,柯元忻非常講究方法,對他來說,成長的過程是極爲寶貴的,特別是對於孩子來說,不能浪費每一天的寶貴時間。

這種觀念下,柯元忻也始終沒有辦法得到休息,一年到頭來,他也只會在大年30下午4點下班之後回家過上一個團圓年。

自己的生活,早已被柯元忻放下了。

他最初和女朋友走在一起的那段日子裏,約會的時候只能看第四場電影,因爲第四場電影一般都是在晚上8點左右,在那之後他也才能離開乒乓球檯,這也是一天的最後一場電影了。

可那會他總覺得對不起自己的女朋友,因爲每次電影看到一半的時候他都會不小心睡着。

後來,學校和家庭就成爲了他出現的全部場地,特別是在有了孩子之後。

他笑着回憶起那段往事:"當時,我的自行車踏得飛快,抽空就趕回去洗一下尿布,這樣艱苦生活大概有個2年的時間。"

到了第二天下午4點,他就會重新回到訓練場裏。

孩子們需要文化課學習,不過無論學習多忙,他都要求手下的孩子們一定要保持3到4個小時訓練的時間。

看着孩子們的成長,對於柯元忻來說是極爲欣慰的,他也很享受這個過程,並將它當成了自己生命的幾乎全部。

在每天下了班回家之後,差不多已經要到9點鐘了。

勞累了一天的柯元忻依舊無法得到休息,他時時刻刻想着那些孩子們,也知道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特性,用"大鍋飯"的教育方式顯然是走不通的,要對不同的隊員制定不同的訓練方案,這樣才能體現出一位合格教練的業務水平。

晚飯之後,他則會繼續備課和書寫教案,針對每個孩子的不同,他都會嚴格制定不同的訓練方案,那種嚴格的要求,也是教練當中罕有的。

他是乒乓啓蒙教練中的權威人士,不過對於乒乓球,他還是會不斷地去探索和求知。

爲了弄清楚世界發展過程中的乒乓球變化新形勢,他還會親自帶着其他教練員一同去觀摩世界頂級的乒乓球聯賽,來揣摩乒乓球運動的未來。

此外,以身作則也是柯元忻的常態。

上世紀六十年代,日本圈內流行着一種威力很大的"弧圓球",在27屆世乒賽上首次亮相,一下就顯現出了巨大的威力。

柯元忻最初只是在電影上才見識過這種球,在現實中卻沒有找到任何的相關資料。

他只好照着比賽視頻開始練習了起來,他說:"自己要搞清楚,才能去教學生,如果自己都是一知半解的,那麼就是教不好學生的,沒弄清楚的東西也就不要去教了。"

幾十年積累下來的那些經驗,也被他毫無保留地教授給孩子們,督促他們獲得提高。

在孩子們眼中,柯老師是"嚴師",也同樣是"慈父"。

在2000年,柯元忻帶着一羣孩子專程前往廣東去參加比賽,那會,緊張的賽程經常會讓他們忙碌到夜晚。

小孩子們對於這種高強度的比賽始終是很難以適應,柯元忻爲了保障孩子們能有一個好的精神狀態,還會默默買一些點心回來帶給孩子們。

連續的作戰同時,柯元忻教練還得去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幾天下來他就病倒了。

他也根本不願意去醫院耽誤時間,喫了幾粒藥片後就趕忙繼續投入到焦灼的比賽當中,正是因爲他以身作則,認真對待自己的本職工作,才能給學生們留下極爲深刻的印象。

他能一直堅持下去,是爲了孩子的未來,也是爲了中國乒乓球的榮譽,從教這麼多年,他依然沒有忘記初衷。

在1965年和1966年這兩年,是鉅鹿路一小最開始嶄露頭角的時刻,"先鋒杯"上也刻上了學校的名字。

柯元忻始終記得:"1966年2月6日,周總理出席了頒獎儀式。"

幾十年下來,柯元忻早已是桃李滿天下。

何智麗是39屆世乒賽的女子單打冠軍,她曾說過:"當時我是打直拍的,柯老師根據我的身高和爆發力特點,教我去打橫拍,結果誰也沒有料到,在改握橫拍之後,取得了極大的效果。"

她也同時提到過:"如果當時柯元忻老師沒有教我去握橫拍,那麼就沒有我的世界冠軍了。"

2005年春天,何智麗和其他奧運冠軍一同回到了鉅鹿路一小。

那一天鉅鹿路一小非常熱鬧,小路的幽靜不斷被汽車的鳴笛聲而取代,交警們也忙碌了好一陣時間。

當時的何智麗也是最受"追星族"們歡迎的,不斷有人去找她簽名和合影,她也非常忙碌。

在學校的教練組中,還有不少的教練是何智麗的粉絲,活動接近尾聲的時候,有教練對柯元忻說:"柯老師,過來幫我和何智麗拍攝一張合影吧!"

老師們接連不斷地走了過來,都希望能和何智麗拍攝一張合影。

柯元忻關心自己的學生也像是關心他的孩子那般,在活動結束後,柯元忻說:"其實何智麗每年回到上海都會來探望我,過幾天,我們也約好了再見面,那個時候要好好聊聊,其實這幾年,她過得也挺不容易的。"

讓柯元忻記憶深刻的陸元盛也曾在1975年第33屆世乒賽拿下了男子團體冠軍,後來也走上了教練的道路,國家隊男隊和女隊的教練他也都擔任過。

獲得成功的背後,柯元忻還是"自己"

隨着這麼多學生在世界級大賽中展露頭角,柯元忻絲毫沒有忘記初衷,仍然奮鬥在教育一線。

他謙虛地說:"我成功了,是因爲我的機遇好。"

而縱觀柯元忻所處的環境,這幾十年的時間裏上海鉅鹿路小學搬了三次家,還換過六任校長,在教學本色方面,卻依然被堅持了下來。

柯元忻的成績也被越來越多的人看到,很多海內外的體校和俱樂部都希望邀請他能出面指教,還紛紛以高薪聘請,不過柯元忻始終都沒有答應下來,在他的眼裏,他也永遠都屬於鉅鹿路一小,那是他的寄託。

有一年,柯元忻還受到了國際乒聯的邀請到日本等國家講課,當地的學校曾以極爲優厚的條件邀請柯元忻留下。

學校聽說後,還以爲柯老師會選擇在外面待上一段時間,結果,在講課剛剛結束之後,柯元忻就再度出現在了師生們面前,他的敬業和奉獻也被大家看在眼裏,成爲了全校師生們的楷模。

他看着一批批長大的孩子,也看着其中的不少孩子成才,這也是讓柯元忻一直以來堅持下去的希望。

幾十年下來,柯元忻肩、腳、手關節的疼痛和慢性病也越來越厲害了,在這些病痛的折磨下,柯元忻還是沒有忘記自己那些老習慣,在平日的訓練當中,他還是會最後一個離開。

退休之後,柯元忻依然沒有離開學生和學校,他還成立起了自己的工作室,這裏也成爲了乒乓球教練們交流和探討乒乓球啓蒙教學的一個重要平臺,也是上海乃至全國的同行們交流的場所。

對於自己的身份定位,柯元忻則認爲自己一直是一個平凡的體育教師。

2017年10月,一則令人悲痛的消息傳來:10月12日,全國知名乒乓球啓蒙教練、上海市黃浦區鉅鹿路第一小學原體育教師、上海市特級教師柯元炘,因突發疾病搶救無效在上海逝世,享年74歲。

很多懷着沉重心情的人走進了柯元炘家的大門,其中不少都是他曾經帶過的學生,也有記者聞訊後前往。

有一位和柯元炘共事多年的原巨一小副校長對記者說:"其實,你們恐怕不知道,柯老師原來只是一位乒乓球愛好者,在調入巨一小之後開始了乒乓球創業,他憑藉着一股子熱情,琢磨出了一套啓蒙教育的方法。"

朱曉燕是柯元炘的學生,她也是體育界中的人士,柯老師走得太突然了,令她難以置信。

她還面對鏡頭說:"我前段時間還去探望他,沒想到突然就走了,有一段時間我在學校幫助柯老師一起帶訓練,中間有幾天他要外出去帶比賽,專門用手寫了幾天的訓練計劃給我,非常認真仔細,和當年沒有區別,讓我非常感動。"

而且,柯元炘人生中的最後一天,還在教孫洪林的小孫女打球。

孫洪林是上海乒乓球協會副會長,他在柯元炘離世後寫下了一篇悼念文章。

裏面談到:那天下午5點柯老師還跟我們揮手道別,沒想到小孫女上的卻是柯老師最後一堂課,想到這裏,眼淚總忍不住奪眶而出,所以想用僵硬的文筆表達一下對於柯老師的緬懷之情。

他還將柯老師最後一堂課的視頻給發了出來,讓大家一起緬懷這位令人尊敬的乒乓球前輩。

上海乒乓球協會會長陳一平先生也同樣非常悲痛,他說:"乒乓界人士有責任去好好總結,將柯老師的精神和經驗給傳遞下去。"

其實,也就是在2017年,柯元炘才真正能夠退休,有了休息的時間後,他還計劃能在2018年春節去一趟日本北海道旅遊,最終,這個簡單的夢想也並沒有實現。

時至今日,在全國少兒乒乓球的比賽中,從巨一小走出來的孩子依舊是佼佼者,這也是柯元炘打下的基礎。

很多望子成龍的家長們就是看在柯元炘的名氣,才選擇將孩子送到巨一小去讀書。

上海的乒乓界紛紛爲柯老師的去世而感到惋惜,柯元炘爲上海乒乓球運動所作出的貢獻,將會一直被大家所銘記。

參考

國乒功勳教練離世!50餘年培養多位世界冠軍 大衆網

何智麗"回家" 柯元炘"護駕" 東方網-文匯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