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溪說,這是她和一衆警嫂承受的不公,“當支持警察的言論和聲音出現,Facebook就通過封號、禁言的方式打擊,淪爲政治工具。不久前的夜裏,林溪給另一個香港警嫂袁文打電話,對方正摟着孩子緊盯電視機,關注遊行示威的直播。

原標題:開微博受網友鼓勵,香港警嫂掙脫絕望:我們看到了希望

從0到11萬,香港警嫂林溪的微博粉絲量,用13天時間,繪製了一條J型增長曲線。

這串數據,不單是極富變化的數字,而是一股把她的家庭以及更多香港警察的家庭,從絕望中拯救出來並溫暖擁抱的力量。

“關注和關心,支撐我們堅持到底。”9月6日,林溪接受紅星新聞前方報道組專訪,她說,“過去,我們只能看到歪曲的事實被無限放大,把英雄變成罪人;現在,我們看到了希望!”

“歪曲的事實,把警察變成罪人”

“看着這樣的香港,我們身爲警嫂,怎麼守護我們的小孩。希望藉此微博得到關注,集合支持我們的聲音,謝謝。”

8月25日,林溪在微博上的“開場白”,是她第一次以警嫂身份“暴露”在大衆視線裏。這是經過一夜的輾轉反側之後,提心吊膽邁出的步子,“很害怕泄露個人信息。”

前車可鑑。香港修例風波以來,已有超過1600多個香港警察的個人資料被惡意起底,曝光網絡,警察宿舍被圍攻、破壞,警員及家屬受到騷擾、恐嚇。

但是,林溪不得不大膽嘗試。“無論是Facebook,還是本地所謂的主流媒體,都充斥着不公正、不真實的言論和報道,我們幾乎找不到可以發聲的地方。”林溪說,這是她和一衆警嫂承受的不公,“當支持警察的言論和聲音出現,Facebook就通過封號、禁言的方式打擊,淪爲政治工具。”

最可怕的,是那些歪曲的事實被無限放大。“比如我們親眼所見的完整經過,網絡流傳時,便只剩部分片段,甚至只是一張圖。當警察的‘鏡頭’對準暴徒時,所有傳媒的鏡頭卻只對準警察。”

大概是從6月開始,林溪耳提面命囑咐7歲的大兒子溫仔,“別在公衆場合說爸爸是警察。”每每講這番話,她心中滿是苦澀。

去年,林溪用老公單位的文創卡套,給溫仔裝了學生卡,那是一個印有警徽的創意卡套。在學校時,溫仔的卡套被同學們看到,“哇,這是警察用的嗎?”“你爸爸是真的警察嗎?”“太酷了,警察是英雄耶。”這次開學前,林溪早早換掉了那個卡套。

眼下,孩子心中的英雄陡然跌落成了“罪人”,林溪又氣又急。

“網友的鼓勵和支持,將我們從絕望中拯救出來”

“很悲哀,身爲警嫂,本應該和先生一樣,最不怕惡勢力,但到處充斥歪曲的事實,矇蔽了大家的眼睛,我們變得好害怕。”她承認,孩子是最大的軟肋,“我是警嫂,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如果沒有小孩在身邊,我會大膽走上街頭,毫不畏懼地爲真相發聲。”

然而,恰恰因爲孩子,林溪有了最硬的盔甲。“下個星期馬上開學了,我很擔心孩子的安全,朋友建議我在微博上註冊一個賬號,讓大家瞭解我們面對的真實情況。”此前,反對派在網上呼籲,要欺凌警察的子女。爲母則剛,林溪決定爲孩子“戰鬥”,“他們受到了威脅,我要爲他們想辦法。”

林溪找到同爲警嫂的畢琳、蔡敏等人,邀大家組羣,相互鼓舞扶持,但幾近絕望的多數人,不敢冒險。畢琳也有兩個孩子,她時刻擔心壞人藏在暗處,而孩子無力抵抗,“人心不明,建羣也不敢隨便講話,怕信息被泄露。”蔡敏心灰意冷地覺得,“只能走一步算一步,看好小孩,多加留意有沒有特別的地方,其他只能聽天由命。”

林溪承認,“自小便見不得不公”的心氣,狠狠推了她一把。微博開通了,聲音也發出去了。“最初的兩天,關注到我的人並不多,後來我學着去@大v,參加話題之類。”她確實是衝着“吸引更多關注和支持”而去的,最壞的打算是“如果萬一發生不幸的事情,有人會站在我這邊”。

“從8月25日開微博至今,一個星期零一天,粉絲人數直線上升,昨天晚上突破10萬,真的是意料之外,藉此向大家再說一次:謝謝!……”9月2日晚,林溪更新了一則微博內容,盡是感激與感動。

“確實沒有想到,會得到這麼多人支持。” 她告訴紅星新聞前方報道組,來自內地的網友的鼓勵與支持,像給她和家人注射了強心劑,包括相熟的其他警嫂及家庭,看完她的微博留言,也從絕望中掙脫出來,恢復繼續堅守、永不退縮的底氣。

“我們會堅持到底,不向惡勢力低頭”

“老婆,你的粉絲又增加了”“哇,8萬了”“天吶,已經10萬了”……老公楊翊近來有了新習慣,每天起牀第一時間瀏覽林溪的微博賬號,大肆崇拜讚揚。對這個每天工作超過12個小時的便衣刑警來說,公衆的支持與肯定,是他需要的心靈雞湯。

有同事辭職,有兄弟受傷,有戰友的家人站在對立面終日施壓,楊翊近幾個月來親眼所見的“腹背受敵”,讓他嚐盡心灰意冷的滋味。在反覆提醒妻子注意保護自己的同時,他也感謝她打開了一扇窗,把全家人從窒息的空氣中解救出去。在此之前,籠罩在陰霾中的夫妻倆情緒低落,鬱鬱寡歡,紛爭一不小心就會爆發。

“最近大家心情都好多了。”作爲全職太太,林溪眼下的“交際工作量”比任何時候都大,“每天都會收到很多信息,來不及一一回復。”鋪天蓋地的關心中,也夾雜着零星的質疑——懷疑林溪是否真的是香港警嫂,懷疑她是否在炒作。“怎麼看那些質疑?”“當然不會介意的,我內心坦蕩蕩。”

困境依然存在。不久前的夜裏,林溪給另一個香港警嫂袁文打電話,對方正摟着孩子緊盯電視機,關注遊行示威的直播。“2個小時前就出去了,準備行動了。”袁文說的,是衝鋒在制止暴力遊行示威前線的丈夫。已是波瀾不驚的陳述,卻在林溪心裏掀起風浪,她鼻子一酸忍不住要哭。袁文的心情,林溪感同身受,“我們還可以爲家人做什麼呢?”

她秉持觀點認爲,“救香港,光有警察的努力不夠。”她暗自期盼,越來越多的人聽到她的聲音,瞭解更多真相後,可以站出來同香港警察一起努力。“我們會堅持到底,不會向惡勢力低頭。那麼,還有誰肯爲我們站出來呢?”(本文中林溪、溫仔、畢琳、蔡敏、楊翊、袁文爲化名)

紅星新聞香港前方報道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