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國產汽車很難霸佔新聞頭條的,畢竟沒有什麼知名度,品牌也不響,但是今年卻意外地登榜兩次,大家印象深刻。

第一次就是,今年4月、5月爲保住ST海馬的殼,變賣房產,它不賣則已,一賣驚人,直接登頭條。*ST海馬共計拋售401套旗下閒置房產以及出售全資子公司海馬汽車有限公司所持有河南海馬物業服務有限公司100%股權。

也許這個鬧得還不夠大,4個月後,又讓人驚訝的發現,它又上頭條了。

這一次是,一個這麼大的上市公司,辛辛苦苦經營一個月,能做到,一輛乘用車車型都賣不出去的水平,也是奇蹟。9月4日晚間,*ST海馬(000572)發佈公告披露8月產銷數據

當然這種賣房衝業績的上市公司,在我國也不是第一家,更不是最後一家,我們今天討論不是上市企業經營情況,而是要說說,我們花這麼多錢,讓企業上市做企業,搞產品創造,哦,不對,只能算是製造,就目前我國上市公司水平離創造太遠了,經營公司還是能創造的,各種副業讓你目不暇接。主業不行,賣房來湊。

如果我們只盯着這麼一家上市公司,海馬汽車就得出結論,是不是有點冤枉企業呢? 根據此前長江商報報道披露了一組驚人數據:隨着房價的上漲以及上市公司數量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成爲炒房大軍的一員,截至目前上市公司投資性房產已超萬億。

2018年9月以來

這還只是上市公司的炒房數據,還有一大批非上市企業的投資性房產無法統計。這也是筆者一直在說,中國樓市和股市本質上是一回事,都被視爲虛擬經濟的重要原因。今年股市,應該說是被寬鬆的貨幣政策環境和擴大對外開放沒有出現大跌,許多上市公司還沒有到變賣房產的可能,今年披露的公司,不多,但並不代表他們沒有大量購置房產。

如今,我國一直在鼓勵實體經濟發展,大量將資金投向中小微企業,應該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政策。當很多中小企業拿到大量低息貸款,不去幹自己的主業,都去買房,炒房,根本無從得知。不管是上市公司還是非上市公司,在成本很低的情況下,而炒房又不會受到懲罰的時候,必然選擇曲線炒房路徑,將不可避免。

換句話說,在接下來的十年內,中國炒房將是企業的天下,而不是散戶的天下,我們一直誤以爲散戶個人是炒房最厲害的,而實際上是企業,這就有點讓人很糾結。一方面,我們帶着美好願望,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企業,希望他們能好好做實業;另一方面,很多企業在面臨經營困難,主業賺錢異常艱難,會選擇將短平快的炒房作爲企業的主業,這種便宜的貸款資金又多,企業不用白不用。到目前爲止,我國沒有任何相應的法律法規,對企業將低息貸款用於炒房的限制,企業完全可以將大量的低息貸款置換成購買大量房產。

從目前當下的形勢來看,未來散戶羣體個人將退出炒房市場,除非極個別有錢的例外。根據央行新版的LPR貸款利率市場化,個人貸款炒房的利率只升不降,也就意味着炒房成本大幅提高,風險也加大。而對於企業來說,風險則大幅降低,他們更有優勢,穿着合法的實體企業外衣,能夠順利拿到很低的利率貸款,而房貸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空間,企業就可以無風險的不斷買房炒房套利,還可以實現各種渠道資金內循環。

中國房地產市場,炒房的風格將由過去的個人和企業混打模式,變爲企業獨步天下的模式。在經濟下行壓力下,我國大量企業經營主業並不是僅僅缺錢那麼簡單,我們企圖靠大量低息貸款就能救活實體企業,有點天真爛漫。對於大多數企業,活着纔是它們的最終目的,什麼創造價值,那都是很遙遠的傳說,它們的短期目標,也是最現實的做法就是炒房維持企業生存,就像海馬汽車這樣。畢竟不是每個企業都能像華爲、BAT他們那樣能賺錢,還有錢搞研發,還能獲得大量資金支持。

在各種鼓勵實體企業的政策下,會衍生出一大批企業,將用於實體企業的資金繞道到炒房中,引領一波又一波企業炒房大軍來襲。當然,好的一面,就是讓我們的樓市變得更加高枕無憂,不愁沒人接盤,因爲有大量的企業在接手。這就需要我們要對企業資金用途進行更加嚴格的監管,否則事爲願違,各項政策都會大打折扣。鼓勵支持實體企業的政策沒有被有效利用,地產調控政策也會慢慢失效,就很尷尬了。

百家號獨家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