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央視《中國影像方誌》攝製組走進通海 用鏡頭解讀地方誌

中央電視臺紀錄片頻道大型紀錄片《中國影像方誌》於10月20日完成了在通海縣內全部內容的拍攝工作。

在通海拍攝期間,攝製組透過通海悠久深遠的歷史文化,從“山、城、湖”的地理格局入手,圍繞“歷史記”、“地名記”、“當代記”、“大事記”、“人物記”,走遍了通海全域,關注秀山文化及傳承、杞麓湖美景、民間手工藝、通海在茶馬古道上的節點性作用、具有代表性的名人學者等,多角度、全方位的詮釋了通海的歷史,展現了今天的通海風貌。

在河西鎮大回村馬家大院,爲了通過馬家幾代人走馬幫的歷史折射並完整解讀通海縣在茶馬古道上的重要意義,攝製組請來了一生研究茶馬古道的雲南社科院研究員李旭教授進行採訪。

“我和通海有緣,和馬家大院有緣。馬家幾代人走馬幫的歷史,不僅濃縮着整個通海明清時期歷史經濟發展的脈絡,還映襯出整個茶馬古道發展變化的歷史”。李旭在接受採訪後說。

李旭在和馬家後人馬德昌交談

10月15日,深秋的杞麓湖安靜美麗,攝製組拍攝了杞麓湖捕魚的場景和用湖內出產的烏魚製作的通海傳統名菜“翻花烏魚”。

拍攝杞麓湖捕魚畫面

湖內魚兒歡騰進倉的壯觀場景深深打動了導演及攝像,而翻花烏魚的美味則讓走遍大江南北的央視組爲之沉醉。

“翻花烏魚味道太好了,整個菜製作工藝非常講究,這個烏魚滑嫩鮮香,點贊點贊,太棒了,今晚要多喫一些!”導演吳老師興奮地歡呼。

拍攝翻花烏魚製作過程

除此之外,小新村的木雕讓攝製組驚歎,整整拍了一天還捨不得離開。“秀外慧中”的秀山也牽住了央視組整整兩天時間。

文廟裏奏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項目——通海女子洞經古樂

民間工藝師複製對聯

小學生上楹聯文化課

通海老宅翰墨飄香

小城故事多

四合院裏的講述

專家介紹貝丘遺址上的考古發現

據瞭解,除在通海縣內拍攝採訪外,攝製組還將在北京等地,通過學者、專家的視角,從不同的角度解讀通海的歷史文化和風貌。影片在後期製作完成後,將於明年2月在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播出。

《中國影像方誌》

據瞭解,《中國影像方誌》是中央電視臺CCTV-1所屬頻道欄目,屬於史志體例的特殊類型紀錄片,是一部傳承方誌文化、紀錄當代中國的大型紀錄片。

該系列大型紀錄片用影像記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用鏡頭見證中國夢的實現,將從中華文明的角度解讀地方誌、從地方誌的角度彰顯中華文明,解讀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以當今縣(或縣級市)行政區劃爲單位,從歷史演變和文化傳承的角度,以地方誌的體例和風格,重點介紹各地的歷史傳統、文化特色、城市建設、經濟發展、自然資源等,展示該地區的時代風貌和滄桑鉅變,進而爲時代謳歌,爲人民立傳。計劃全國每個縣和縣級市各拍1集,每集時長40分鐘,計劃攝製2300集以上。

玉溪日報特約通訊員:趙徽

編輯:韓婭嬌  審覈:楊雪

歡迎轉載,請註明來源、出處。

玉溪人都在看 老照片裏有故事 | 1989-2018  這29年,玉溪的變化你看到了嗎? 2019年國考今日開始報名了!雲南僅招276人

快看,澄江縣將提速建成兩條鮮花大道!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哦~

玉溪日報新聞客戶端

在玉溪微信公衆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