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座連老鐵看了都覺得沒毛病的“火山”,其實是鹼金屬與水的反應。這套裝置可以用led改變飲品的顏色,用杯緣的電極刺激舌頭產生虛擬的味覺,還可以把香氣物質吹到品嚐者的鼻子邊,人們就會覺得自己彷彿真的是喝下了一杯滋味特別的“雞尾酒”。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 果殼(ID:Guokr42) ,作者:窗敲雨,編輯:小宇宙

愚人節一直被騙,從未反殺過?這次你的機會來了。以下“看起來很厲害其實很簡單”系列招數,學會了你就是愚人節這天最炫酷的崽!

流下了假血

誰年輕時候沒幻想過自己是悲情劇中的主角,抄起劍往脖子上一架。慢鏡頭定格下,血花空中轉體360難度係數5.0緩緩下落,再配合一顆欲流未流的淚滴,完美!

血花壓得不錯

當然,條件簡陋時我們可以退求其次,著名的“假刀傷”實驗,就是專門來造福輸人不能輸陣,沒氣勢也要創造氣勢的姆們。

一個簡單粗暴的演示丨來源:作者錄製

看似很驚悚,但原理很簡單,本質上是硫氰化鉀與三價鐵形成紅色的硫氰化鐵。棉籤沾上硫氰化鉀溶液塗在手上,塑料刀在三氯化鐵溶液中浸過。接觸的地方便形成一道紅色的“刀傷”,但塑料刀並沒有真的劃傷皮膚。

安全提示:這裏所用的試劑都是低毒的,正確操作並不會對演示者的健康造成威脅,演示後及時清洗皮膚即可。當然一定要選擇鈍刀,或者直接使用刀背。

另外,看起來像是血的實驗還有個更居家的版本:薑黃遇到鹼性的碳酸鈉或者碳酸氫鈉溶液就會變成血紅色。知道原理後就可以自由發揮啦~

啪,一個如來神掌就成了丨Sick Science

薑黃實驗在廚房裏也能完成,做個血手印給小夥伴一點驚喜(xia)也沒問題。

喝了杯假酒

搖晃的紅酒杯,配上邪魅一笑,誰不想霸佔你~的~美~(不好意思,沒忍住唱起來了)

來源:Nimesha Ranasinghe

什麼,你酒精過敏?那就來杯“假酒”吧!別誤會,這杯“假酒”不是用工業酒精勾兌的那種。事實上這個雞尾酒杯裏裝的就只是一杯水而已,玄機都在杯子上。

它被稱爲“Vocktail”,這名字來源於“virtual cocktail”,也就是虛擬雞尾酒。這套裝置可以用led改變飲品的顏色,用杯緣的電極刺激舌頭產生虛擬的味覺,還可以把香氣物質吹到品嚐者的鼻子邊,人們就會覺得自己彷彿真的是喝下了一杯滋味特別的“雞尾酒”。

這是研究者Nimesha Ranasinghe的點子。在此之前,這位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者就一直致力於欺騙人們的感官,例如如何用不同的電刺激模擬味覺。如果將來真能足夠像的話,這杯“假酒”或許能幫助愛喝飲料的人改善健康,或者給虛擬現實增加更豐富的體驗。

看來,之後霸道總裁的酒杯裏,可能不再是82年的拉菲,而是82分鐘之前加的白開水罷了。

造了假金幣

如果“假酒”還不能滿足你,那來試試“鋼之鍊金術”吧,不用劉謙帶你見證奇蹟,此刻你就是奇蹟!

點銅成銀!

點銀成金!

來源:Mel Science

當然,所謂“點銅成銀”或“點銀成金”不過是利用貴金屬化學變化而已。銀色的實際上是一層金屬鋅的鍍層,之後再對“銀幣”進行加熱可以得到金燦燦的外觀,本質還是黃銅(也就是銅鋅合金)。

銅幣變金幣的有趣之處在於,在銅幣表面鍍鋅所需要的只是硫酸鋅溶液和金屬鋅粒,只要把銅幣放進去(與金屬鋅保持接觸)加熱就可以。

看一道假銀河

陪你去看流星雨已經OUT了,現在流行看銀河!手指天空,對TA說:“看!朕不僅爲你打下了江山,還打下了銀河。”如此霸氣外露的發言,今日C位非你莫屬!

來源:Stoked for Saturday

事實上,這段話的發生地點在新西蘭的一個黑暗的洞穴中。“銀河”中閃爍的藍色“星星”,其實是一種昆蟲幼蟲的生物發光(Arachnocampa luminosa),它們從洞頂掛下一串串粘液絲,並用發光作爲引誘,坐等獵物上鉤。

想像一下兩個人在漆黑山洞裏瑟瑟發抖的看“銀河”,可能或許大概還算有情調吧。

點個假蠟燭

當對方哭泣着問你“連銀河都是假的,難道人與人之間最後一點信任都沒有了嗎?”之後,你完全可以緩緩點上一支蠟燭,告訴TA:“永遠不要過早下結論。比如這支蠟燭,也是假的。”

圖丨Keith's Test Garage

這支高貴優雅但其實沒啥用的蠟燭來自油管播主Keith's Test Garage的傾情製作。一個高仿LED蠟燭。它用火點燃(實際是紅外感應),火光搖曳(實際是6個LED隨機變化亮度),可以吹滅(麥克風感應),吹完還能飄出一股青煙(加熱甘油產生的煙霧)。

火山:不僅是假的,而且是鉀的

愚人節終極反殺招式來了!此招式爲了默哀慶祝即將到來的《復仇者聯盟4:灰飛煙滅終局之戰》,我們將其命名爲“ 老鐵炸山沒毛病”。

相似度66.6%的簡陋版老鐵炸山,原圖請自行觀看《鋼鐵俠1》(絕對沒有趁機賣安利的意思)|來源:Royal Institution

這座連老鐵看了都覺得沒毛病的“火山”,其實是鹼金屬與水的反應。在黏土和砂石堆起的“火山口”中,放入了金屬鉀,接下來只要倒上水,就會引發劇烈的反應。反應產生氫氧化鉀,以及氫氣。反應放熱,氫氣被引燃,並向四周噴出火花。

有意思的是,早在1812年,最先獲得了金屬鉀和金屬鈉單質的化學家漢弗裏·戴維(Sir Humphry Davy)就曾做過這樣的實驗展示。那時候他還認爲這個現象可以用來解釋真正的火山噴發,當然現在我們都知道這之間並沒有聯繫了……我們在這裏看到的是英國皇家科學院爲紀念戴維而做的還原版。

高亮提示:反應非常劇烈,請勿模仿!!!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 果殼(ID:Guokr42) ,作者:窗敲雨,編輯:小宇宙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本文由 果殼© 授權 虎嗅網 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轉載此文請於文首標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虎嗅注及其餘作者身份信息),並請附上出處(虎嗅網)及本頁鏈接。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92138.html 未按照規範轉載者,虎嗅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未來面前,你我還都是孩子,還不去下載 虎嗅App 猛嗅創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