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訊(記者 李明)小米是米脂縣農作物界的“老資歷”,已經擁有4000多年的種植歷史。這種傳統用來果腹的穀物,如今逐漸成爲網絡熱銷農特產品,華麗晉升爲“網紅小米”。

當地小米包裝盒。

在米脂縣青創聯盟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物流倉儲中心內,一袋袋包裝好的小米,正準備發往全國各地。這家公司運營着16個網店,每天成百上千個裝着小米的包裹從這裏郵出。

每天成百上千個裝着小米的包裹從郵出。

“每天線上的成交額都在5萬元以上。”青創聯盟電商公司的吳峯說,公司以高於市場價的方式,幫助貧困戶銷售農產品,累計銷量額2420多萬元,3000餘戶貧困戶從中受益。

小米在米脂縣擁有4000多年的種植歷史。

當地政府從2015年開始力推電商,並與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易購等電商界“大佬”合作,爲包括小米在內的農特產品找市場。這些農特產品是當地貧困戶的主要農作物,甚至是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

小米走紅後,縣上計劃推出更多的傳統優勢農特產品“上頭條”。

米脂小米憑藉着色澤金黃的“顏值”,質粘味香的“內涵”,聚焦了超高人氣。在去年的一次電商營銷活動中,當天成交額達365萬元。在嚐到“網紅經濟”的甜頭後,當地還有一項“蹭熱度”計劃,計劃推出更多的傳統優勢農特產品“上頭條”,惠及更多農戶奔小康。

米脂老虎圪塔村正在建設美麗鄉村,村裏窯洞面貌一新。

“農村變化真大,窯洞也是‘高顏值’。”10月22日,“見證變遷——聚焦榆林改革開放40週年”採訪團記者走進米脂縣沙家店鎮老虎圪塔村。

村民常元崗家的院落硬化後乾淨整潔,圍牆院落和窯洞頂部灰白相間,讓不少記者“驚呆了”,直呼顛覆了其之前對“土窯洞”的印象。

當地今年開始建設美麗鄉村,八成以上村民積極參與,整理腦畔、硬化院落、修葺圍牆、修建花欄花園,讓“土窯洞”變得“高大上”,人居環境改善明顯。

米脂縣計劃用3年時間,首先將82個貧困村建設成爲美麗鄉村,隨後在非貧困村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致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新米脂。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