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小孩迷路,公交司机为他找到老师;老伯开摩托车半路晕厥,交通指挥志愿者连忙送他去医院、大叔晨运晕倒,路人合力施救……近段时间来,一幕又一幕的清远善举引人关注,让人动容。

每个人都是城市肌体的一部分,个人的言行体现了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凡人善举,更能彰显温暖正能量。近年来,清远把发现“身边好人”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建立了好人选树评选、宣传推广、激励帮扶、实践养成的长效机制,使先进典型由“盆景”成为风景,营造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社会氛围。

三岁小孩迷路,好心人帮他找到老师

10月23日,清远粤运公司的工作人员陈敏刚一大早就回到飞来湖驻点上班了。8点左右,他看到一名约3岁的小男孩一个人徘徊在车队门前,久久没有离去。陈敏刚和其他同事看到孩子的异常举动后,便上前去把小孩带到前面公交车站门口坐下来,慢慢了解详细情况。

孩子在安全的地方坐下后,陈敏刚向他询问家长的联系方式,小孩一言不发。陈敏刚又播动画片给他看,照顾他,并安慰他。在多次尝试沟通失败后,陈敏刚发现,这名小孩背着一个书包,上面写着是某个早教机构的电话,于是他尝试拨打电话看能不能找到老师。

接到电话的学校老师回复称,可能是由于家长疏忽,没有及时留意到小孩的走向。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把该名小孩回到早教中心正常上课了。

开摩托老人突然晕厥 志愿者出手相助

10月14日,11时许,清和大道与清新大道的十字路口车流不息,一辆银色的摩托车正前往市第二人民医院方向突然停在了道路中央,这引起了正在工作的文明交通志愿者梁伟健的注意。

他连忙走过去问老伯怎么回事,却发现阿伯已经晕厥,全身无力、发抖。梁伟健扶他到旁边,休息了一到两分钟,阿伯并没好转,且脸色越来越差,梁伟健马上叫来同事一起送他去医院。由于正值交通高峰期,不可以离开岗位太久,梁伟健和同事将阿伯送到医院后便匆匆赶回工作岗位。

得知阿伯在住院治疗,梁伟健很担心他的状况。下班后,他还特意前往医院探望。据了解,阿伯叫陈景水,今年已经74岁,早在2016年已经因为中风入院治疗,出院之后身体一直没什么问题,事发时突然出现轻微头晕并使不上力的情况,所幸的是,前往医院途中有梁伟健的及时相助。

大叔晨运晕倒 众路人合力施救

10月19日,清远市清新区太和古洞风景区发生惊险一幕!早上6点45分左右,一男子在太和古洞下山途中突然晕倒,太和古洞救生员和途经此处的医生合力抢救。一旁的清新广播电视台记者于海艳用手机记录下救援过程。短短20分钟的生死时速救援,经报道后备受关注,不少人竖起大拇指点赞。

视频记录,6点48分,该男子晕倒后,景区救生员杨建财正在对伤者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同时,其他景区其他工作人员联系救护车。6点52分,刚做完晨运途经此地的医生廖朝通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施救,马上参与抢救。6点55分,救护车赶到现场。急诊医生郭志文对伤者进行了紧急救治,并为伤者插上氧气管。其他游客寻找伤者的随身物品联系家属。

随后,众人协力将伤者送上救护车。医生郭志文介绍,因为病人生命体征微弱,整个过程,包括在救护车上都在进行心肺复苏。所以,此前救生员和过路医生的救治很有必要,也很及时。

“空中救援”,胸痛患者获救

10月7日早上,住在英德市浛洸镇中心卫生院患者69岁吴先生出现胸痛,伴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经药物治疗不能缓解。可是恰逢国庆假期返程高峰,清远市人民医院与浛洸镇中心卫生院商议,决定通过直升机救援的方式将患者进行转院救援。

清远市人民医院至英德市浛洸镇中心卫生院地面路程有118公里,用时至少需要2小时15分。此外,10月7日是国庆返程高峰期,东西南北进城难,为了避免旅途颠簸和地面的车流堵塞对老龄患者转院造成影响,立刻通知医院空中救援团队,启用清远市胸痛中心空中救援应急预案,为患者搭建一架爱心救援桥梁。

最终,空中救援团队用约1小时完成转诊。随后,通过医院“绿色通道”。为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半小时内开通血管,成功让患者转危为安。目前,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没有留下后遗症。此次特殊的“空中救援”还获得央视点赞。

【采写】全媒体记者 黄剑琴

【摄影】全媒体记者 梁素雅

【作者】 黄剑琴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