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可能在測定銀心附近紅巨星稀有元素含量方面犯了錯。

  銀河的一部分。ESO / R. Schoedel

  2017年初,有天文學家宣稱,他們發現銀心黑洞附近不足3光年範圍內一羣紅巨星的三種元素——鈧、釩和釔含量異常偏高。爲了對此加以解釋,人們提出了形形色色的理論。有人認爲這種現象與老年恆星墜入黑洞瓦解的過程有關,也有人認爲這與中子星碰撞產生的殘骸有關。

  而最近瑞典隆德大學的天文學家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原子物理學家合作,提出了一種新的理論。他們認爲這三種稀有元素的高含量,可能只是一個光學幻像,多出來的那部分元素實際上並不存在。

  相關研究成果以論文的形式發表在10月10日的《天體物理學期刊》上。文中指出,發現這些元素的方法是用光譜儀記錄這些紅巨星的譜線。鑑於譜線能夠反映不同元素在發射或吸收光線方面的不同特性,因此對譜線中存在的差異進行分析,能夠獲知對象的成分。

  這些紅巨星的鈧譜線和太陽附近恆星的鈧譜線相似。但是事實上,如果紅巨星的溫度低於某個特定值,那麼相應譜線的強度就會增加。而在這種情況下,譜線強度更高,並不意味着它的鈧、釩或釔元素含量就更高。

  溫度會影響測量結果的原因,是這些元素原子中的電子,在較低的溫度下,會擁有不同的行爲方式。銀心黑洞周圍的這些紅巨星溫度要比我們的太陽低得多,而這就是我們通過譜線分析,錯誤地發現它們擁有大量鈧、釩和釔元素的原因。

  科學家表示,以這種方式,通過譜線來測定恆星的元素含量可能並不恰當,除非我們對這些譜線的形成機制有更加深入的瞭解。

  參閱:

  http://www.keckobservatory.org/optical_illusion/

  星空天文系頭條號簽約作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