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廣鋼新城形容爲廣州中心城區一手房供應量的“地表最強”基本上不會有異議。

在整個城市舊改進程都在加速推進的當下,廣鋼作爲市中心舊廠改造的樣本,未來也將提供更多的參考經驗。

不過其實,目前南區+北區已經有10多個樓盤屹立的廣鋼舊廠(廣鋼集團白鶴洞地塊,面積168.1公頃),只是廣鋼新城的一部分。其他還包括鶴洞、東塱和西塱三條村(面積267.9公頃)。

整個廣鋼新城規劃用地總面積657.4公頃,廣鋼舊廠面積只佔約1/4。

不同的是,廣鋼新城首個商品住宅樓盤2015年已經開賣,但廣鋼三個村的舊改,卻還在路上。

直至近日,廣鋼三村之一的東塱終於達成舊改協議!新的戰隊加入。

這意味着,未來廣鋼的擴容將有實質的進展。

但在一片恭喜聲中,你可能未必知道,廣鋼的“一廠三村”,其中一村舊改敲定,但另有當年樓面地價3000多元一方拿地的項目卻還未推出!

東塱村

東塱村位於芳村片區東南部、東臨珠江、西臨西塱村、北靠廣鋼集團、南依廣州醫藥港,更新面積約59.02公頃,其東南側未來規劃有地鐵10號線東沙站。

△來源:東塱之家。高樓爲廣鋼新城在建樓盤

東塱村舊改也不是一蹴而就:

首次表決

2015年8月,東塱聯社已進行首次改造意願和改造方式股東代表表決,同意率爲84.8%;

改造擱置

受地塊規劃、改造難度等等因素影響,舊改被擱置了2年多;

再度表決

今年2月,東塱聯社再對改造意願、改造方式、改造模式實名錶決,最終表決同意率爲83.54%,順利通過改造方案;

進入實操

上月,東塱村聯社召開股東代表大會,股東們以100%的投票通過率同意有關東塱聯社舊村改造相關事宜,村舊改進入實際運作階段。

此外,東塱村舊改初步方案出爐。

根據“東塱之家”(東塱聯社公衆號)展示的規劃圖,未來村內將建設5所學校,包括2所幼兒園+1所小學+2所初中。

△來源:東塱之家

目前距離東塱村最近的是廣鋼新城南區在售的樓盤。

鶴洞村

位於鶴洞立交拐角,處於芳村大道南和鶴洞路的夾角,距離地鐵廣佛線鶴洞站1公里左右。

鶴洞村改造因涉及《廣鋼新城控制性詳細規劃》及《白鵝潭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兩個相關已批規劃,一直備受關注。

雖然在2016年,鶴洞村已納入《廣州市2016年城市更新項目和資金計劃》,不過在去年1月,改造方案獲得9成以上村民支持之後,進程沒有太大的進展。

去年7月,市城市更新局正式印發實施《廣州市2017-2019年城市更新土地保障計劃》,又提到加快荔灣鶴洞村全面改造。

但其實,早在2007年,鶴洞周邊已經有經營性住宅用地出讓。

當時,荔灣區芳村白鶴洞大街以南地塊,被白天鵝房產以1400萬元(摺合樓面地價3638元/㎡)奪得。(白天鵝房產爲廣東旅控集團旗下企業,白天鵝賓館、白雲賓館同屬旗下。)

但時隔十餘年,廣鋼新城的成交樓面地價也已經10倍於當年。

去年年底廣東旅控集團的公開消息還顯示:

白天鵝房產於2007年12月通過公開招拍掛方式獲得住宅用地,因政府規劃調整至今未能開發,須納入鶴洞村整體改造。

真是好事多磨。

鶴洞村南邊爲廣鋼中央公園(規劃中)北區,現已開發有7個一手樓盤,未來鶴洞村周邊將會湧入不少大型社區和居住人口。

當前,周邊一手樓價在4.5萬-5萬元/㎡上下,在售戶型三至四房較多,偏向改善型買家。

目前,關於鶴洞村舊改的最新規劃情況尚未真正出爐,不過其交通配套已先行。

2016年9月,佛山地鐵11號線鶴洞東站已開工建設,位於鶴洞村東側,與有軌電車廣鋼線(規劃中)接駁。

該線路直通順德,居民來往廣佛兩地用時縮短不少。

西塱村

西塱村位於荔灣區的西南部,臨近花地大道南,毗鄰廣鋼新城,靠近地鐵一號線、廣佛線西塱站。

8月26日,荔灣區西塱村啓動了舊村改造意願表決工作,投票率達99%,最終表決同意率爲86.19%,達到廣州市城市更新改造政策所規定的表決率,順利通過表決。

根據西塱聯社舊村全面改造意願表決通知書上顯示,此次西塱聯社將採取“合作改造”模式啓動舊村全面改造工作。

可以說,西塱村的改造已經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就看最後能引來哪隻金鳳凰了。

新隊友加入 現有庫存量巨大

新的發展商加入,讓人對未來廣鋼板塊如何在廣州樓市中做強做大充滿憧憬。

但一個事實也不容忽視,目前的廣鋼舊廠,一衆樓盤競爭就已經接近白熱化。

並且,廣鋼也是目前市區庫存最充足的一個區域。

雖然根據《2018廣州經營性用地供地藍皮書》,廣鋼新城今年只有一宗宅地推出。

佔地面積2萬多㎡,顯得難能可貴。

但來自合富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原芳村區內庫存高達86萬㎡,其中60萬㎡來自廣鋼新城。

加上廣鋼未來還有已經成交但未推出的地王項目,需要多久才能消化完庫存?

如果舊改順利進行,越來越多的新項目要加盟這個“地表最強”戰隊,這裏未來又如何祭出吸引外區買家置業的法寶?

新隊友奧園,其產品又將如何打造,才能與廣鋼現有的絕大多數“國家隊”一較高下呢?

只能拭目以待!

責任記者|劉秋梅

責任編輯|郭嘉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