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從前,在英國西南部延伸出來的半島上,有一個小漁村,村子裏有道名菜「仰望星空派」。派裏的鮮魚鑽出派皮,看着天空,就像在欣賞黑夜中一閃一閃亮晶晶的星星一樣。到底爲什麼魚兒們要仰望星空?這背後又有什麼引人入勝的故事呢?趕快跟着我們的腳步,一起來看看吧!

英國著名的仰望星空派背後有着一段令人感動的故事。

白浪滔滔我不怕

16世紀,英國西南部康沃爾郡(Cornwall)一處名叫毛斯爾(Mousehole)的小漁村,在聖誕節前夕發生了一場大饑荒。

這個以捕魚維生的小村落因海上天候不佳,兇猛的大浪一波又一波地拍打着岸邊,傾盆大雨成天下個不停,整個村莊陷入了愁雲慘霧。此時,村裏一位勇敢的漁夫湯姆博考克(Tom Bawcock)挺身而出,操起了一旁的漁網就往船上衝,駕着船頭也不回地離開了毛斯爾。村民們擔心地跑到港口,目送着博考克的小船消失在波濤洶湧的海面。

圖中紅點即爲發明出仰望星空派的英國毛斯爾村。

毛斯爾村靠海,村民們大都依賴捕魚爲生,風平浪靜時風景迷人。

超級大派救全村

博考克的小船在海上翻來覆去,險象環生,大雨差點讓他抓不住漁網。只見他奮力一撈,沉沉的漁網中充滿活蹦亂跳的魚兒,他心滿意足地駕着小船,回到了港口。原本以爲博考克凶多吉少的村民大喫一驚,紛紛上前迎接他帶回來的滿滿漁獲。

大夥兒數了數總共有七種不同的魚,決定做個可以讓全村一起享用的超級大派,並讓魚頭露出派皮,證明派中真的有魚,而魚頭朝上看着天際就像在仰望星空一般,從此,這道料理就被稱爲「仰望星空派」(Stargazy Pie)。

每年毛斯爾村在12月23日都會舉辦博考克之夜,村民們會用燈飾做出一閃一閃的仰望星空派。

全是攬客噱頭?

英勇的博考克也成了全村的大英雄,直到今天,每年的12月23日毛斯爾都會舉辦博考克之夜(Tom Bawcock's Eve),紀念博考克的勇敢,村民們會帶着剛出爐的仰望星空派和大家分享,整個村莊也會用一閃一閃的彩色燈泡裝飾得美輪美奐。其中一組燈飾就是仰望星空派的模樣,魚頭和魚尾從派中躍出,仰望着頭上的六顆星星。

這個16世紀流傳至今的節日也引起不少爭議,有謠言指出,所有的故事都是村中船舶酒店(The Ship Inn)在1950年代想出的攬客噱頭。但謠言不攻自破,1927年,航海考古學家南斯(Morton Nance)在《老康瓦爾》(Old Cornwall)這本雜誌中就有紀錄博考克之夜,雖然他也懷疑博考克是否真有其人。

作家名廚全靠它

無論如何,仰望星空派的故事受到大家的歡迎,博考克的英勇也爲當代童書作家巴柏(Antonia Barber)帶來靈感,創作出名爲《毛斯爾貓》(The Mousehole Cat)的繪本。這次,巴柏讓一隻黑白相間的小貓陪着博考克一起出海捕魚,書中也畫出了仰望星空派。這本繪本獲獎無數,之後不只被改編成動畫,還搬上舞臺成了音樂劇。

仰望星空派不只啓發了作家,也幫英國名廚希克斯(Mark Hix)在BBC的廚藝比賽節目「大不列顛菜單」(Great British Menu)中奪冠。2007年,希克斯將仰望星空派中的魚換成小龍蝦,讓蝦螯穿過派皮,一舉擄獲評審的心。

小龍蝦仰望星空派

海鰲蝦仰望星空派

毛斯爾村靠着仰望星空派與博考克的英勇故事揚名國際,此外,還有個有趣的小傳說,相傳惡魔不敢到毛斯爾,害怕會被村民放進餡裏烤成派。

英國人爲何對派情有獨鍾

500多年前,派就像是冰箱一樣,可以把鮮魚、肉類等易腐壞的食物全部放進去烤成派,不僅可以長期保存,攜帶還很方便,也不怕蒼蠅來污染食物。 此外,以前的人是不喫派皮只喫內餡的,一直到後來大家才發現派皮很好喫,開始享受派皮層層酥脆的口感。

剛出爐的仰望星空派香氣四溢,鮮美的味道在挖下第一口時挑動着味蕾,混合着秋刀魚的濃濃香氣,派中的碎蛋、洋蔥與培根的味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帶來不同層次的美味,再加上充滿着奶香的酥脆派皮,讓人慾罷不能,一口接一口,宛如回到16世紀的毛斯爾村

派就像火鍋

派之於英國家庭就像火鍋是中國聚會首選一樣,派的做法不難,什麼東西都可以放,可以一次餵飽很多張嘴。而傳統上英國人重視食物好不好喫,擺盤漂不漂亮不是重點,所以,烤好的派往往沒有切塊,往派盤上擺個大湯匙,讓親友們一一傳遞,想喫多少自己挖,讓情感在派中發酵。

轉載聲明

本文轉載自地球趴趴團,有刪改,如需轉載,請註明原文出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