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洗菜要泡兩小時”的疑心怎麼破?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執法檢查報告強調:要讓羣衆喫得放心!

法制日報記者 蒲曉磊

米要淘上三遍五遍,蔬菜要泡一兩個小時,肉要先浸泡一個多小時再煮,喫瓜喫果要去皮……很多人在喫東西之前都會採取這樣的措施,來避開農藥殘留等有害物質。

這樣的做法到底對不對?對於這種做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執法檢查報告給出了說法。

10月24日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吉炳軒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上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實施情況的報告。

報告認爲,以上這些心態,也是心理因素,不好也不對,至少不全對。

但這樣的心態,也情有可原。

“但由此一定要看到,人們的這種心理是對我們的一些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不放心,疑慮太多,而我們確有一些有毒有害的農產品進了市場,上了餐桌,害了人們,儘管是少數,可能是極少數,但‘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確實是讓人不放心,又擔心,這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的。”報告指出。

這樣的心態和做法,反映了人們對於“農藥殘留”的擔憂。如何讓人們在喫的方面不再提心吊膽,報告提出了相應建議。

報告認爲,需要切實抓好農產品產銷全程依法嚴格管理。要圍繞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薄弱環節、重點領域,加強產銷全程管控,嚴防、嚴管、嚴控風險,保證廣大人民羣衆喫得放心、安心。

要進一步完善標準體系。建議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落實最嚴謹的標準的要求,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制修訂工作,廢止與農業綠色發展不適應的標準,制定農獸藥殘留、畜禽加工、飼料安全、農業轉基因等國家標準;完善促進農業產業發展和依法行政的行業標準,並及時完善配套檢驗檢測方法;制定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及冷鏈物流標準,儘快實現農產品生產有標可依、產品有標可檢、執法有標可判。

要進一步強化投入品監管。報告提出,要在生產、流通、監管、使用等環節,實現全程管控。例如,在監管環節,重點圍繞禁限用農藥和獸藥銷售和使用、生產中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質等關鍵環節,加大監督抽查力度,實行檢打聯動,依法從嚴從重查處違法違規行爲。在使用環節,加強投入品科學使用的培訓和指導,引導生產者安全合理使用投入品,督促生產者嚴格落實間隔期休藥期規定。

要進一步推進追溯體系建設。把推動建立覆蓋從田間到餐桌全過程的追溯體系,作爲規範農產品生產行爲和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手段;儘快建立健全全國統一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探索建立數據交換與信息共享機制,推動各地、各行業已建的追溯平臺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實現農產品源頭可追溯、流向可跟蹤、信息可查詢、責任可追究。推進實施食用農產品特別是商品活畜禽產地加工(集中屠宰)、冷鏈運輸。

執法檢查組在檢查期間發現,一些公衆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和安全狀況信息缺乏科學認知,而且隨着互聯網和信息化的發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個別問題、局部問題,往往會通過網絡等傳播途徑,迅速發酵蔓延影響到全局。若處置不當會影響到民生、產業發展甚至社會和諧穩定,亟需加強科普宣傳,引導消費者理性地看待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

例如,2018年上半年,網絡上先後出現“喫草莓容易感染諾如病毒”“喝茶等於喝農藥”等多組謠言,使得一些消費者無所適從。2015年爆出的“毒草莓”謠言致使當年全國多個地方草莓滯銷。北京昌平草莓溫室大棚草莓日銷量下降了82%,二週時間便損失了2600餘萬元。

對此,報告建議,要認真落實普法責任,提高宣傳工作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全面普及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和基本知識,增強生產經營者的第一責任人意識和守法意識,提高公衆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的知曉度和自我防護能力。

來源:法制日報

(編輯 韓玉婷 朱嬋嬋 範琳松

標星+置頂法制日報

讓你瞬間找到法報君

投稿的小夥伴,請發到這個郵箱fzrbrmt@126.com 等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