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在1千萬人民幣以上的高淨值認識數量接近160萬,這些人持有的資產資產總規模接近50萬億。最近幾年,這份報告幾乎都因爲報告了全球嚴重的財富分配不均而奪人眼球。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 叄裏河(ID:Sanlihe1) ,作者:一姐

因爲招行年報披露了一組數據:零售客戶總數1.25億,管理資產規模高達6.8萬億人民幣,而持有金葵花卡的高端用戶236萬個,總資產爲5.5萬億人民幣。一計算,就得出超過80%的財富被掌握在不到2%的人手裏,這組數據被解讀爲貧富差距加大。

其實,說到關於財富分佈的問題,招商銀行最近幾年跟貝恩公司發佈的《中國私人財富報告》,比招行的財報要清晰得多,數據也更直觀。

《2017年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在1千萬人民幣以上的高淨值認識數量接近160萬,這些人持有的資產資產總規模接近50萬億。而全國所有個人持有的可投資資產總規模是165萬億。也就是說,160萬人持有的可投資資產規模佔比是30%。

160萬人佔全國總人口剛剛超過0.1%。

這個數據在披露的時候,也同樣引起“震驚”。但是也有分析認爲,這個統計數據的標的是“可投資資產”,從常識來說,普通人可投資資產比富人少,並不是很難以讓人接受。

不過,從全球範圍看,富人更富,窮人更窮,是近幾年的一個大趨勢。

《胡潤百富》引用過一個2015年美國的數據,美國前10%的富人大約佔有80%的總財富,前1%的富人佔有40%的財富,前0.1%是20%,前0.01%是10%。

去年胡潤爲中國富豪做排行榜的時候,做過一個統計:1999年登上百富榜的中國首富是榮毅仁家族,當年的財富約爲80億人民幣,而到了2017年,59歲的恒大許家印以2900億元首次成爲中國首富。18年間,首富的財富增長超過36倍。

而改革開放40年全國居民人均收入增長是22.8倍。

樂施會在2017年的一份報告,也寫得很明白,全球新增財富的82%流向了1%的富人,而處於全球財富底層50%的人口,卻幾乎顆粒無收。全球財富分佈的不平等趨勢明顯。

瑞信每年發佈的《全球財富報告》對財富分佈趨勢的分析更具有參考價值。最近幾年,這份報告幾乎都因爲報告了全球嚴重的財富分配不均而奪人眼球。其中,一目瞭然的財富金字塔更是讓人印象深刻。

2017年全球財富金字塔

2018年發佈的報告提示:自2000年以來,全球百萬富翁的人數增長170%,而超高淨值人士的增幅更達五倍。

跟這個增長相對的是,在全球財富增長,以及富人們更富的同時,金字塔塔底的人們財富在萎縮。2017年時塔底30多億人的總財富爲7.6萬億美元,佔全球總財富的比例爲2.7%,到了2018年這一人羣的總財富進一步縮水爲6.2萬億美元,佔總財富的比例進一步下降爲1.9%。

但財富分配不均,甚至貧富差距本身都並不可怕,所有經濟體發展都伴隨這些問題。值得關注的是,差距加大和集中度提升的原因。

美國Knight Frank諮詢公司去年發佈的一個報告曾做出一個判斷:全球五億富豪人數從2017年的6900人,在5年內增加2700多人,除了依賴全球經濟的強勁增長,將主要會受惠於資產價格上漲。

這其實揭示了過去10年全球財富增長的祕密。

在2000年至2008年之間,瑞信財富金字塔上層人口的財富佔比曾經出現了緩慢下滑,以最富的1%爲例,2000年其財富佔比爲47.1%,到2008年時回撤至42.6%。

但從08年,尤其是11年之後,全球財富分佈再次恢復到“富人更富”的趨勢。瑞信在報告中對這個變化的解釋也是:資產價格及匯率的波動是家庭財富變化的主要動力。

這意味着全球財富分配方式,越來越側重從按勞分配,轉變成按“資”分配。對應到中國,按“資”分配最明顯的表現應該是富人的房子是資產,普通人的房子是負債。

去年瑞信在《全球財富報告》中提到“財富不平等已經來到臨界點”時,懷持非常樂觀的態度,他們通過過去財富增長的歷史推演認爲,這預示着中下層財富開始增長。

但是按“資”分配最大的的問題是,它打破了很多人“努力就有希望”的信念。失去了這一基礎,財富流動還會不會遵循歷史推演呢?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本文由 叄裏河© 授權 虎嗅網 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轉載此文章須經作者同意,並請附上出處( 虎嗅網 )及本頁鏈接。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92219.html

未來面前,你我還都是孩子,還不去下載 虎嗅App 猛嗅創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