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歼6属于一款第一代战机,而当时以美苏为代表的空中强国,已经列装了诸如苏27、米格29、F14、F16等新式四代机(俄标,当时美军称为三代机,不过近年来美军也改变了划代标准,将其称为四代机,而将F35称为五代),差距十分巨大。20世纪80年代,我军的主力战机还是歼6式战斗机。

上个世纪70-80年代,我国空军的技术装备与国外有很大差距。从90年代开始,意识到差距的我们开始奋起直追,这种追赶进入到新世纪后更是加速。现如今,我国已经拥有一支攻防兼备、以四代机为主体,拥有新式五代机的强大空中力量,回首当年,更是令人感慨。

歼6

20世纪80年代,我军的主力战机还是歼6式战斗机。歼7战机在70年代的服役数量才开始增加,但到80年代仍未替代歼6的主力地位。歼6属于一款第一代战机,而当时以美苏为代表的空中强国,已经列装了诸如苏27、米格29、F14、F16等新式四代机(俄标,当时美军称为三代机,不过近年来美军也改变了划代标准,将其称为四代机,而将F35称为五代),差距十分巨大。

歼6

歼6是米格19的仿制版本,米格19是苏俄米高扬设计局在50年代设计的一款喷气机。设计之初,苏俄设计师就称,他们对这款飞机不是很满意,这只是在向三角翼高速战机(也就是后来的米格21)过渡的一款应急产品。因为当时苏俄高层急切要求拿出一款可用的超音速战机。很多苏军飞行员甚至都没接触过米格19,在60年代直接就换装米格21了。

当年防空还十分依靠高炮

歼6飞机主要以航炮为武器,加力最大速度勉强超过音速,为1400公里每小时,但在大部分作战环境下,其仍然是一款亚音速飞机。歼6的特点主要是机动灵活,而且比较简单。这使得其在60-70年代的多次空战中,依托地面雷达指示取得了不少战绩。但到80年代,伴随着四代机的出现,这款飞机彻底落后了。

当时我军飞行员尴尬地发现,我们自己的战斗机居然还没有民航机飞得快。80年代,我国已经引进了美国、欧洲的新式客机,国际航班也增加很快。在一次飞行训练中,驾驶歼6战斗机的飞行员正在小角度爬升中,发现远方高空有民航客机——当年和今天不一样,一些机场是军民两用机场,所以战斗机和民航机打照面也不算稀罕。但令飞行员们尴尬的是,客机越飞越远,最后变成一个黑点消失在空中——歼6还没有民航机飞得快。

图22M轰炸机

这并不是夸张。较新式的民航机一般时速能达到800-900公里每小时,歼6在打开加力全力飞行的情况下才勉强超音速,这样的超音速还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普通的巡航状态,速度的确达不到民航机的水平,再加上还在小角度爬升中。歼6的WP6发动机的推力只有2吨……

70-80年代,苏军在北方地区构成巨大威胁。当时的苏空军司令普里诺夫曾放话,苏军轰炸机进入中国就像训练飞行那样简单。这的确是事实,当时我们的防空局势十分严峻。如苏军超音速突击的图22M轰炸机,我方当时只有少量红旗2式导弹应对,反应时间很慢。甚至为了应急,只能在重要目标附近集结100毫米高炮群,试图在敌人来袭的时候用密集弹幕拦截,这显然是杯水车薪。

引进苏27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空军老将王海、林虎等人推进空军装备现代化,对空军下了死命令:一定要赶上去,变成先进的一流的空军!伴随着苏27引进项目的完成,我国空军终于获得了新式战机,并以此为基础,开始了自身航空工业的追赶,由引进到自我研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