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蘇網訊 (記者/周安琪 攝影/馬晶晶)這兩天,來到澳門金光會展中心的遊客絡繹不絕。由江蘇省人民政府、澳門江蘇聯誼會聯合主辦的“水韻江蘇·相約澳門”江蘇文化嘉年華成爲澳門同胞感知江蘇文化的窗口,更成爲了在澳江蘇民衆解鄉愁、敘鄉情的好去處。

 國色添香

十指春風繡江南 皁香粉香興意濃

在澳門留學的南京學生湛清宇在學校聽說江蘇文化嘉年華活動正在澳門舉辦,便與同學結伴前來參觀遊玩。“到這裏感覺很親切!”她對我蘇網記者說。現場,她還親身體驗了一下中華老字號”謝馥春“製作鴨蛋粉的古法技藝。來自江蘇的國妝品牌謝馥春已有190年曆史。2006年,謝馥春被認定爲全國首批“中華老字號”企業,其“香、粉、油”製作技藝列入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能夠體驗古法制作彩妝的過程,很開心。回去以後會跟朋友多多推薦,讓大家感受來自我們江蘇文化的魅力”,她說。

“南京肥皂”成立於1943年,“南京牌”註冊商標2018年3月被評爲第三批南京老字號。手工皁製作工藝從攪拌、入模、保溫、脫模到切皁、包裝、上架,往往需要耗時二至三個月時間。“這次,我們不僅帶來了形如南京雨花石的‘文化皁’,還特意爲澳門迴歸20週年製作了一款‘紀念皁’”,展區負責人向我蘇網記者介紹。

蘇州素有“人間天堂”美譽,蘇城刺繡藝術也聞名於世。中國刺繡藝術大師蔡梅英帶來了自己的刺繡作品《考拉》。作爲一名江蘇傳統手藝人,她希望通過自己的雙手把江蘇蘇繡文化帶給澳門民衆。

蘇味巧工

千錘百煉造精品 一碗一盞解鄉愁

展區內,紫砂、泥人、漆器、玉器、金箔、鐘錶等工藝品琳琅滿目。其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京金箔頗受關注。現場,兩位非遺傳承人捶打金箔的聲音吸引了不少人駐足觀看。這力道十足的捶打,其實是金箔鍛造十二道工序中非常重要的一道,叫“打了戲”。厚紙包中上下疊放着1920枚金片,需反覆捶打3萬6千下,金片方能鍛製成厚度僅0.12微米的金箔。

00:12

來自珠海的李女士也是圍觀遊客之一。幸運的是,她還現場“零距離”接觸了一下吹彈可破的金箔。“我感受到金箔薄如蟬翼的工藝,真的非常細膩,手藝人也真是心靈手巧。”李女士對我蘇網記者說。“雖然沒去過江蘇,但是嘉年華讓我對江蘇有了大概印象,有機會一定去看一看。”

提到魚米之鄉的江南,美食是繞不開的話題。展區現場,糕餅且甜且糯,酒茶餘味悠長,鴨血粉絲、醬香排骨、小龍蝦、魚湯麪、獅子頭等各地名小喫熱氣蒸騰,濃郁的香氣從展位四散逸出,爭先恐後鑽入遊客鼻腔裏,令展會現場增添了幾多煙火氣息。

市民徐先生祖籍河南,來澳門任教已有十一年。他不僅嚐出了食物地道的江蘇味兒,還品到了包裹在食物中的文化意涵。“富甲天下的江南地區有着豐富的文化內涵。我去過江蘇、熱愛江蘇,非常高興在澳門能享受到江蘇美食小喫。”

生長於江蘇蘇州,現在澳門長期定居的張女士特地趕來參加活動,買到不少家鄉味道,“我19歲就離開蘇州了,大學在南京讀書。今天聽說這裏有江蘇美食就來了。我點了蘇州桂花糕,蔥油餅。這個桂花糖芋艿是我們小時候一直喫的味道,非常正宗,讓我想起曾經弄堂裏賣糖芋艿的小推車那個‘哆哆哆’的聲音。”張女士對我蘇網記者說,“退休了,還回江蘇生活!”

“我們味芳樓成立於1919年,已經有100年曆史。”在連雲港美食區,國家高級技師、烹飪大師馬兆波帶來了當地傳統手工餛飩。“我想讓澳門同胞品嚐地道江蘇美食,把百年前的味道帶給澳門朋友。”

蘇澳交融

運河故事話江南 精品圖書憶迴歸

此外,爲體現"水韻江蘇"主題,江蘇文化嘉年華還別具匠心地以大運河江蘇段爲主軸線,介紹運河沿線城市的“老字號”品牌,展示江蘇老字號工匠精神、獨特產品和精湛技藝。除了展示,江蘇傳統手工技藝小講壇也“持續營業“。展會現場的趣味小課堂不時邀請工藝、美食等領域技藝大師給遊客們“露一手”——通過現場技藝展示、教授和指導,使澳門市民初步學習老字號及非遺產品的製作要領,生動介紹江蘇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江蘇出版界與澳門的出版及文化企業交流密切。在精品圖書展區域記者看到,江蘇鳳凰傳媒將優秀的社科、文藝等精品圖書集中展陳,其中既有介紹江蘇概況及風土人情的書目,也有與澳門文化歷史息息相關的圖書。展區負責人張亮向我蘇網記者介紹道,“爲了獻禮澳門迴歸祖國20週年,我們特別策劃推出這本《記取歸來時候》。以土生土長的澳門人視角,用他們的親身經歷去感受、思考迴歸這個話題。”

本屆嘉年華活動將持續到9月8日,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不要錯過。一起來赴這場文化之約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