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小懵懂们,我是马同学,这两天有个大新闻哇!前天杨幂出席某活动,到场的粉丝举着横幅不是给偶像应援,而是“要做好演员,抵制嘉行剧“。

而杨幂粉丝这事儿也不是圈内独一份,TF二代团的成团夜上,有过“李飞死了”专属手幅。火箭少女的演唱会上,有过“哇唧唧哇倒闭了”。明明都是为了自家爱豆更好的双方,现在粉丝见经纪公司却是分外眼红。

来,今日挺疼议题:粉丝抗议愈演愈烈,经纪公司到底应该怎么做?

拿杨幂粉丝抗议来说。追溯到事件的源头,从杨幂疑似参演嘉行自制剧开始。翻翻这两年杨幂出演的嘉行剧,平均分只有4.4,最高的也在5.2。对于这两年想转型的杨幂来说,你这职业规划完全不相符啊。

粉丝炸了,先是列出了杨幂这些年在嘉行作品质量、奶的新人,控诉公司对杨幂不公。公司视而不见?那就到现场抗议;再视而不见?那就集体换头像抵制。只为不让自家爱豆接烂剧。这番抵制还是有回报的:现在传言,杨幂拒演了自制剧之一《许你暖暖的晨光》。

粉丝撕经纪公司这事儿,很难判断是谁对谁错。全世界粉丝对偶像经纪公司都有不满意的地方,为啥就中国会闹到拉横幅声讨、换头像抵制呢?

最直观的缘由—粉丝对经纪公司的信赖度太!低!了!

拿隔壁思密达来说:出了圈的爱豆是经纪公司一手培养的。最大的经纪公司SM,成立30年已经培养出从H.O.T到RED VELVET 少说十个大热组合了,成功案例太多,甚至爱豆的改朝换代都是靠着SM推动的。

就算粉丝不满意,声讨的都是什么呢?公司不作为。质疑公司的业务能力?不存在的啊!

反观中国的市场,发展时间太短,能拿出来的成功案例实在太少。偶像靠选秀出圈,跟经纪公司没啥关系;演员靠综艺出圈,跟经纪公司也没啥关系。好不容易有一个像TFBOYS可以作为公司培养的典型成功案例。等到TF的师弟团:台风少年团,18年以5人形式出道,没有在市场上制造什么大水花后,竟被公司召回办了场选秀比赛,以7人形式二次出道。比赛结束了还没完,公司宣布:成员们还是练习生,什么时候正式出道,待定。

而已经有了“门面”艺人的经纪公司,哪怕公司运作没问题。还是让自家粉丝不爽,那多半是输在粉丝运营上了。

秉承着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精神,马同学去搜了一下中国的粉丝运营都是干什么的。麦锐娱乐的招聘上,粉丝运营职责和粉丝相关的,就只有:配合艺人的宣传、组织粉丝活动和协调突发事件。简单点说就是啥:我需要你的时候,你得随叫随到;我不需要你的时候,你就...哪凉快哪待着吧。

不管是高层还是粉丝运营本人,都没有把粉丝当做衣食父母。别说衣食父母了,连人都不算啊!

而韩国经纪公司在爱粉丝这件事上有统一价值观,他们把各种场景的细节写进章程,比如公司要求艺人对粉丝接送录节目有标准的”迎来送往”,艺人来录节目时对粉丝鞠躬,说感谢大家能来,艺人走的时候再对粉丝鞠躬,说辛苦大家还在,还会留出固定和粉丝聊天的时间,不能过短。不是因为韩国的经纪公司和艺人注重形式感,而是人家打心眼里明白,粉丝是我们最重要的人,尊重粉丝的爱才有未来。

而国内的粉丝等待艺人录节目,工作人员带着艺人进来出去恨不得滑着滑板溜走,国内不可能把这样的细节统统写进章程,但至少不要让我们听到更可怕的事,经纪人工作人员动手打骂粉丝这种情况,见者愤怒,闻者伤心。

粉丝追星,最直接的动力来源于爱,粉丝的爱已经嚷得全世界都能听见,所有人都明白他们是真的爱艺人,但国内的经纪公司看在眼里,真的有把粉丝的爱放在心里吗?

在别国可以把追星的终极梦想定为粉丝见面会、定为握手见面会,中国的粉丝却只能把追星的终极梦想定为:我的爱豆成为好演员,成为大明星。

而当最后的追星梦想都破灭了之后,爱就变成了伤害;既然粉丝和艺人已经是异地恋了,虽然粉丝知道和偶像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这应该是有分寸的吧。

希望国内的经纪公司可以通过杨幂事件得到反思,首先,尊重粉丝的爱,爱最大,粉丝不是工具,是能影响艺人未来的群体。然后再认真复盘一下粉丝运营这件极其重要的事儿。

最后,也让我们一起给行业更多的时间吧,毕竟,有时候过激的行为解决不了问题,可能还会让事态变得更加严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