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月球2號着陸失敗,在今天看來是個令人五味雜陳的消息。

幸災樂禍還是引以爲戒?印度登月失敗,我們到底該如何看待?

本來,任何科技的進步都是由一系列失敗累積起來的結果,尤其是月球探測這一難度係數極高的操作,想要成功實在太不容易。

某種程度上說,高科技的事,成功是奇蹟,失敗是正常。

但這事要是擱印度身上,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對印度而言,任何事情都不是小事,任何事情都是政治事件。

理論上說,對印度這樣一個後起之秀而言,能夠將月球探測器發射到月球軌道並嘗試硬着陸,已經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在印度看來,這還遠遠不夠,因爲中國已經軟着陸成功,而且是在月球背面,留給印度的時間不是不多了,而是根本沒有。

幸災樂禍還是引以爲戒?印度登月失敗,我們到底該如何看待?

一直以來,雖然我國從未將印度作爲我國的主要競爭對手,尤其是62年中印戰爭之後,但印度卻一再表示要將我國視爲不共戴天的宿敵,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印度的思想越來越扭曲,既然在戰場上無法打敗你,那麼在其他方面就一定讓你望塵莫及,簡單說來就是:中國有的印度一定要有,中國沒有的印度也要有。

在這樣的背景下,印度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各領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比如人口。

但作爲西方國家口中“民主的典範”,印度的多黨制使印度不可能像中蘇一樣集中有限的資源辦大事,這對於基礎薄弱的印度而言實在太過要命。

幸災樂禍還是引以爲戒?印度登月失敗,我們到底該如何看待?

再加上印度以“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立國,沒有經歷其他大國異常慘烈的革命運動,沒有統治階級更新迭代,特別是消滅割據勢力的過程,這使得印度始終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想要萬衆一心,衆志成城基本就是做夢。

歷史經驗一再表明:想要成爲真正的大國,強大而完備的工業體系不可或缺。但印度的體制根本無法完成這樣的“壯舉”,所以印度不得不尋求“外線作戰”的方式,那就是充分利用自己的民主優勢,尋求世界各大國的支持。

本次月球飛船2號的橫空出世,是俄印合作的光輝典範,對於這個缺乏自主研發能力的國家而言,飛船能否成功,除了印度十多萬神靈的保佑,更重要的是取決於盟友俄羅斯的敬業水平。但是很遺憾,一心盯着印度鈔票的俄羅斯從來沒有真正用心,包括這一次的月船2號。

幸災樂禍還是引以爲戒?印度登月失敗,我們到底該如何看待?

作爲一個基礎薄弱且起步較晚的航天大國,印度超中趕美的願望是值得肯定的,但印度不顧自身現實就盲目大躍進的做法也是極端不可取的。

一直以來印度都夢想能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莫迪政府更是雄心勃勃,尤其是在克什米爾問題劍拔弩張的關鍵時刻,印度雖然獲得了美俄等大國的聲援和支持,但人緣爆棚的印度依然想要通過登月成功的光輝案例證明自己的大國地位,培養印度的民族自信心,但事實證明印度真的沒有大國的命。

看到印度的登月功虧一簣,很多聖母心氾濫的人開始鼓吹科學無國界,除了一句不疼不癢的“失敗乃成功之母”,還不忘藉此次失敗再度將印度捧上高山仰止的地位,並通過“對印度的輕視就是沒胸襟沒頭腦”等金句來畫龍點睛,昇華主旨。

幸災樂禍還是引以爲戒?印度登月失敗,我們到底該如何看待?

每每看到此處,靜夜史都不禁爲某些白蓮花蒙羞,如果我們的眼界不是盯着領跑的美國,而是後來者比如印度,那我們完全可以將津巴布韋作爲我們的對手,因爲任何國家都不可輕視。

在靜夜史看來,空有民主表皮的印度,在美俄等世界大國的捧殺下,儼然就是一個養廢了的紈絝子弟,這樣的國家,想要將白手起家以及孤立無援的環境下殺出一條血路的中國踩在腳下,那是典型的癡人說夢。

很多人看不慣今天的國人對印度登月失敗表現出來的興奮,認爲這是缺乏胸襟的幸災樂禍,並表示今天的我們看印度的眼神和幾十年前西方國家看我國的眼神一樣一樣的。

幸災樂禍還是引以爲戒?印度登月失敗,我們到底該如何看待?

關於這一點,靜夜史想說,沒有什麼國家能夠像中國這樣,經歷了5000年輝煌,100多年沉淪還能夠東山再起,我國億萬人民的喫苦耐勞,以及領航人的遠見卓識,不是區區印度能夠比擬的。在世界其他大國的圍追堵截之下,我們能通過美國的核潛艇玩具造出真正的核潛艇,而印度只能被俄羅斯坑得死死的從無例外,所以兩者不是一個數量級。

也許今天的我們並沒有在所有領域都獨佔鰲頭,但注重自力更生的我們絕對比印度走得更加紮實穩健,目光始終緊盯美國的我們不需要用印度的失敗來警醒自己,那是典型的自輕自賤。

對於和我們始終不在一個層面競爭的印度,對於始終以我國爲假想敵的印度,幸災樂禍或者痛心疾首都沒有過度解讀的意義。

幸災樂禍還是引以爲戒?印度登月失敗,我們到底該如何看待?

而對於印度這次意料之中的失敗,在靜夜史看來,能保持不笑,已經是素質的最高體現。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