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科特-亨廷頓和肖恩-格雷厄姆是德國桌遊圈內“一對兒”獨特的設計師組合。

別誤會,他們並不是你們腦中想的“一對兒”,他們只是一起設計桌遊而已!!

我們所熟知的桌遊設計師一般都是獨當一面的大神,比如SF,RK,烏老師和馬丁等等。這些大神往往都是一個人出一大票高質量的桌遊,所以我們會給他們封“神”。

不過困擾着玩家和設計師本人的問題是,單一設計師往往會很難超脫自己的範式,玩家也會玩着玩着就玩膩了,因爲他們已經熟悉了這些設計師的固定套路。正因如此,國際桌遊圈裏也開始流行以2人合作的方式來創作桌遊了。

比如前幾年比較出名的例子就是SF大神與另一位知名桌遊設計師邁克爾-裏內克共同設計製作了《梅林》。

斯科特-亨廷頓和肖恩-格雷厄姆“這對兒”呢,情況就比較特殊了,他們從來都是共同設計桌遊而非獨立設計。你一定很好奇這種雙人設計桌遊的方式具體是怎麼實現的,下面我們就從這二位寫的桌遊設計日誌來一探究竟吧!

以下日誌節選於bgg:

“雙人合作設計桌遊對我們來說非常棒。因爲這樣做會有兩個能思考想法的大腦,四隻構建原型的手,以及雙倍的談論桌遊設計時所迸發出的靈感。很多時候,在我們的談話中,我們會長談、建議,並試圖抓住彼此的想法。我們喋喋不休的聊天,並通過這種方式逐漸形成模糊的桌遊概念,然後我們努力互相駁斥對方來接受自己的建議。這就是Gobi產生的方式。(小編注:Gobi是這兩位設計師最新設計的桌遊)

在玩了一些桌遊原型作品之後,我們開始談論然後形成各種想法。就像一些搖擺不定的爵士音樂家——沒有樂器,只有索引卡片和音樂片段——我們合作即興創作並提出一個我們想要探索的基本機制:放置一塊卡片並在所有相鄰的卡片上放置指示物。聽起來很容易並且簡單有趣。至少我們喜歡在遊戲中輕鬆玩樂。所以我們決定採用這個機制,看看這個想法會帶給我們什麼。在Gobi的設計階段,我們始終遵循我們一直堅信的原則——馬鈴薯片原理。就像你喫薯片時的情景一樣,你每把一片薯片放入口中,土豆片伴着鹹鹹的味道總能讓你忍不住再從袋子裏拿一片放到嘴裏。同理,Gobi也應該讓玩家每一輪都能感受到美味和積極向上的遊戲體驗。每當桌遊中輪到玩家時,桌遊本身會提供給玩家一些“美味”的決定,這些決定能夠讓玩家得到某種成就感,這和喫薯片的感覺很類似。”

從這篇節選的桌遊日志可以看出,他們二人設計桌遊的方式還是挺科學的。在“馬鈴薯片原理”哲學的領導下,通過不斷的測試,爭論,聊天來迭代遊戲,最終打造出符合他們期望的桌遊體驗。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桌遊知己能跟你進行類似的深入桌遊探討呢?小編感覺能有一位桌遊知己也是很不易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