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戰場。1953年7月,朝鮮半島戰火熄滅。三年間,先後有約290萬志願軍入朝參戰。1958年10月,最後一批中國志願軍將士從朝鮮回國。值此六十週年之際,澎湃新聞·請講欄目刊發一組志願軍老兵的口述回憶文章。

口述:史惠源(陝西籍抗美援朝老兵)

採訪:田武雄、史龍飛

整理:史龍飛

時間:2018年6月9日於陝西西鹹新區釣臺天福和園小區

初生牛犢,奮勇參軍

我叫史惠源,一九三二年生,陝西咸陽人,今年86歲。提起我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那已經是六十九年前的事了。我參軍入伍是在1949年7月,當時我十七歲,說起我當兵入伍其中還有一段比較曲折的經歷。我當時錯過了村裏統一徵兵的時間。當時共產黨的一些士兵在我村駐紮着,我家當時也住着共產黨的一個兵,經常幫忙擔水乾農活,一點都沒有國民黨兵的派頭,蠻橫無理還喫搶羣衆的。我當時年紀小,就親身感受到共產黨的兵對羣衆好,讓我覺得共產黨的軍隊好!再加上當時小,初生牛犢不怕虎,提起當兵就能上陣殺敵,就是覺得很有勢頭,很興奮。

不過現在想來就是當時年紀小,根本想不到戰場上的殘酷。也沒有啥文化,但可能也是無知,所以無畏,哈哈,就自己去找了我村當地的徵兵辦,我自己要求當兵。當時領導看到我這個小夥子決心這麼堅定,就同意了,從此我就成爲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份子。

史惠源老人年輕時照片。

輾轉各地,執行任務

我參軍入伍後就被派往陝西漢中地區,完成“解放漢中”任務。隨後,我們還沒來得及與敵人戰鬥,就傳來了和平解放漢中的消息,這讓我當時還有點小遺憾。剛穿上軍裝,第一場戰鬥還沒打,就沒有了。當然了,不打仗對我們老百姓是最好的。之後根據上級安排,跟隨所屬部隊,參與搶修甘肅天水——陝西寶雞鐵路沿線塌方路段。我們搶修了大概一週時間,該段鐵路線恢復了暢通,我們順利地完成了任務。

在我們完成搶修鐵路線任務後,又緊接着跟隨所屬部隊行軍駐紮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啞柏鎮區域執行任務。在這裏我們進行了掃黑除惡,將周至縣啞柏地區惡霸付志堅及其黨羽搜尋抓捕,然後根據上級安排遣送到周至縣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由我所在連隊執行了槍決;我們幫助當地人民順利完成土地改革,以防止當時尚未肅清的反動分子搗亂,維護了地方安定。

我認爲自己當時當兵還是給老百姓做了些好事的。直到今天我都覺得自己,兵沒白當,很自豪的。我當時入伍參加共產黨軍隊,在我跟隨部隊去往各地的路上看到國民黨軍隊對我們老百姓打、砸、搶、腐化墮落,跟共產黨軍隊形成鮮明對比。共產黨軍隊進駐我村紀律嚴明,絕不拿羣衆一針一線,和我們老百姓同喫同睡,還積極幫助我們農民幹活,和我們老百姓打成一片,真的是實實在在的軍民魚水情。毋庸置疑,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打敗國民黨軍隊,人心向背,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是決定性因素。我入朝參戰前所屬部隊番號和編制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十九兵團咸陽軍分區獨立第七團三營十一連,擔任連部警衛員兼通信員職務。

抖擻精神,入朝參戰

1951年4月末,我所屬部隊服從上級命令,從周至縣啞柏鎮調回咸陽,駐紮在現在的咸陽北大街附近,停留了約一個星期。我所屬部隊教授士兵“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歌曲。當時我就很納悶爲啥指導員老帶着我們學習唱這首歌?等我們差不多都會唱了,部隊在咸陽召開“抗美援朝”動員大會,這個時候,我們才知道馬上就要去朝鮮和美帝國主義打仗了!我當時年齡小,心裏很緊張,就知道要出國上前線打仗,抗美援朝。我們部隊統一乘坐火車直接到了遼寧省安東市(現丹東市)鴨綠江邊。1951年5月,部隊再次召開“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動員大會。

那段時間,部隊行動有保密性,不允許我們過多向外透露。當時我年紀小,也沒有啥意識向家裏人寫信,顧慮少,沒有啥思想負擔,部隊也沒有告知我們戰爭預計打多長時間,到底能打贏不?畢竟當時全世界人都知道美國軍隊相當厲害,都是新式先進裝備,咱很多武器還是從國民黨那裏收繳來的,還是小米加步槍咧!我就像那初生牛犢不怕虎,知道就要上朝鮮戰場打仗,精神反而興奮得很。當然了,那時思想也緊張得很!這是實實在在地打仗呢!但是既然我已經入伍參軍了,就絕不能當逃兵,把命交給共產黨!

勇往直前,保家衛國

我入朝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以前,實際上並沒有實實在在地上過戰場。這次入朝參戰前,部隊雖然對於槍支武器等的使用有過專門培訓,但是這次的敵人畢竟不是國民黨軍隊,而是當時世界頭號強國美帝國主義,思想咋能不緊張,不害怕呢?弄不好就犧牲了!但當時我所在的部隊指導員告訴我們:“不要害怕,美帝是紙老虎,一捅就破”,再加上我當時已經去了朝鮮,後悔也沒用,哈哈!就把心一橫,大不了就是個死,一個勁朝前衝,也是保家衛國!當時入朝參戰後不久,我的職務是高射營高射機關槍高射手班長。當時在安東市講述過如何應對美國飛機大炮等重型武器轟炸,但那畢竟是理論知識,還需要具體實踐。後來在前線部隊裏才掌握了具體的打飛機技術!必須要掌握飛機速度和飛行方向,提前將高射炮口對準飛機前多少距離(有總指揮,統一發號施令,射擊),飛機高-用高射炮,飛機飛行距離低—用機關槍,利用地形如半山坡掩護。

面對美國先進武器裝備,我們也有一些飛機等重型武器裝備。但是那時正是新中國建國初期,我們的武器裝備很多還是國民黨遺留下來的東西。咱還沒有自己製造炮彈的兵工廠,主要還是依靠來自前蘇聯的物資武器援助。物資也是很匱乏的,條件很艱苦,但我們的戰士能喫苦,不害怕敵人,勇往直前。這一點是美帝士兵沒有的。這也是咱能夠打敗美帝國主義的根本原因!

不怕犧牲,衝鋒在前

1951年5月8日,我所屬部隊從遼寧省安東市跨過鴨綠江。入朝後,我因表現突出曾三次立功。第一次是因爲在擔任高射營警衛班長期間,我連續七天,帶領所在班(正常一班編制十幾人,實際上二十多人),夜間徒步行軍,無傷亡;我班戰士思想政治覺悟高,班裏戰士團結,凝聚力強,被上級評爲“模範班集體”,我被上級評爲“模範班長”。跟隨部隊駐紮朝鮮陽德郡後,作爲班長,我衝鋒在前帶領班級戰士從水流湍急的河裏撈汽油桶(15桶),將集體物資財產放到第一位,精神崇高,行爲可敬,挽回部隊物資損失,被上級予以表彰,授予一次“三等功”。

第二次是我擔任警衛班長期間,夜間查哨時,巡邏到一段山路處被障礙物堵塞,不能通行。我迅速意識到,此地處於交通要道處,地勢險要,如不盡快使其恢復暢通,將會讓後續部隊及物資、軍火車輛難以順利通行,如果敵人部隊圍追堵截會造成巨大損失。我當機立斷,帶領班級戰士和正等待通過的軍車司機一同及時清除障礙物,使道路暢通。後來相關人員將此事反映到團裏,上級對我們的事蹟進行廣泛宣傳,並對我本人予以表彰,授予一次“三等功”。

第三次是敵人向朝鮮人民軍駐所投射燃燒彈,我帶領全班戰士奮不顧身闖入燃燒區域裏,搶出人民軍十支衝鋒槍,數枚手榴彈。不顧個人安危,減少友軍軍火物資損失,體現我中國人民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軍的深厚兄弟情誼,被上級予以表彰,授予“三等功”。

中間三枚圓獎章爲援朝立功“三次三等功”獎章。左邊三枚爲參加解放西北、抗美援朝等紀念性獎章。最右邊一枚金黃色獎章爲建國六十週年紀念獎章。

艱苦樸素,克服困難

當時我們周圍士兵私下相互議論過爲什麼中國抗美援朝出動軍隊,而前蘇聯卻沒有派士兵入朝?我們指導員開大會也講過,中國要抗美援朝的理由,美國打朝鮮不是目的,而是將朝鮮作爲跳板入侵中國。“援朝”打美國,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部隊領導們給我們說,“美國是紙老虎,不要害怕他,雖然他武器裝備佔優勢,但是其士兵怕死。咱人民志願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戰爭肯定有犧牲,我所屬連隊當時無陣亡,部隊將我當時所立三次三等功消息喜報等告知我村委會村工作人員並告知我父母。對於家裏人是否受到優待,我當時在部隊,家裏的事情不太清楚。部隊對收發信件進行嚴密審查,跟家人們基本沒有啥聯繫。

我在朝鮮那幾年,只向家裏寫過一封信。我在擔任班長期間,士兵年齡基本與我一般大,18歲到20歲,也有20歲以上的不超過30歲,很少的。當時我所屬部隊駐紮在朝鮮陽德郡,陽德郡是物質倉庫(糧食,武器分區管理),也是戰時物質轉運地。那如糧食等物資比如高粱米,罐頭從中國運來,飲食上無蔬菜,喫乾菜,鹹菜(導致夜盲症,營養不良)。我通過有關關係弄到菜籽自己種菜,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班士兵蔬菜短缺問題。平時我們部隊發放津貼一月3塊,我們志願軍自己的慰問團進行過文藝演出。在打仗緊張環境下,也使得我們繃緊的神經得到了一定的放鬆。

我入朝這幾年中途沒有回來過,部隊有規定不能中途回來,如果生病,部隊裏有衛生員,本連隊傷亡事故較少。說咱志願軍也有違法亂紀的情況,對於此類事情,部隊會發布簡報說明。此類情況部隊有,具體情況不太清楚,我所在連隊沒有。當逃兵的情況,有,士兵長時間想家,自殘身體以此爲藉口想回家,非我連隊。

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軍、朝鮮人民關係相處得都很融洽,朝鮮人民軍經常和我們志願軍聊天要香菸,聊聊天啥的,彼此有啥事互相照應着。當時我和一個駕駛飛機的美國戰俘禮節性地握過手。我們執行逮捕並關押美國戰俘不帶翻譯,美國戰俘看見我軍兩手舉得老高作投降狀,押回連隊接受部隊審問。連隊有規定,要優待美國戰俘,喫好的,喝好的,不能虐待,和我們同一待遇。咱人民志願軍與美國談判於1953年7月27日簽署停戰協定。我們停留了約一年進行部隊整頓,警惕美國雖簽署停戰協定,出爾反爾,我1954年4月回國。不久就回到了我心心念唸的家鄉—陝西咸陽。

口述人史惠源左側爲口述整理人史龍飛(史惠源老人的孫子),右側爲口述採訪人田武雄。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中國人民志願軍駐防朝鮮問題研究(1953-1958)”暨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2018年暑期社會實踐學生自組團隊“尋光者”訪談成果,指導老師田武雄,團隊參與人:趙楚楚、史龍飛、方超、李瑞敏、趙靜、朱浩頡、韓一葦、林小龍、馬雯佳、田愛容、李揚、周敏、蘇培英、向瑤、楊新茹、王天陽。]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