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樣被問得不知所措的,還有被牛津歷史和經濟專業預錄取的翁雨晴同學,她提交了一份有關(二戰時期)法西斯主義在意大利表現的論文,結果面試官就這篇論文,連續提了很多有關其他國家的問題,這些問題她根本都不知道答案,但後來她搞明白了:。被劍橋大學工程專業預錄取的高楚鯤同學,則是學校“1+1社團”的社長之一,長期利用週六下午的時間,爲亞心醫院的小朋友們提供志願者支持和心理疏導。

要上哈佛牛津,除了成績優秀還要注意哪些問題?

在普通人看來,能夠考上哈佛牛津的人,簡直就是神一樣的存在,每年我國我國每年有900多萬的高考考生,只有區區100位左右的同學斬獲了在這兩所大學的offer,概率爲0.000011,這個概率比中百萬彩票的概率都要低。

這羣年輕人被貼上了各種各樣的標籤,"學霸"、“學神”、“天才”,他們真的如大家想象的一樣的存在嗎,他們有什麼特質?爲什麼他們最終能夠脫穎而出?

據歐洲《星島日報》的統計數據,劍橋錄取人數中,中國學子所佔比例約爲2.3%,牛津錄取人數中,中國學子所佔比例約爲3.1%。

今天,我們走近這些未來的名校生,看看他們身上有哪些與衆不同的特徵。

"怎麼想"比"懂多少"更重要,解決問題的方法,思維的方式很重要

申請牛津劍橋,超高的A-Level成績、IB成績自不必說,英語成績與其他社會能力也是重點考覈的指標,但據採訪,

讓同學們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一堆“奇葩”面試題,比如:蘋果汁喝一口兌一次水,幾次之後才能將濃度降爲原來一半?怎樣才能用硬幣把桌子填滿?……

不必擔心,能不能“回答正確”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回答這道問題時所呈現出來的思維方式。就像被劍橋大學工程專業預錄取的葉孫樂同學這樣說:

“思維纔是考察的重點。提問的本質不是讓你直面回答,而是對自己的答案產生反省。”

以“蘋果汁”的問題爲例,盛裝蘋果汁的容器、喝一口的方式等具體細節都存在模糊性,根本無法得出定量且絕對正確的標準答案。

葉同學就把喝蘋果汁再兌水的過程,看作是一次實驗,然後自己決定容器有多大、一口喝多少,最後再用實驗的評價標準,去檢驗自己的思路是否合理。

同樣被問得不知所措的,還有被牛津歷史和經濟專業預錄取的翁雨晴同學,她提交了一份有關(二戰時期)法西斯主義在意大利表現的論文,結果面試官就這篇論文,連續提了很多有關其他國家的問題,這些問題她根本都不知道答案,但後來她搞明白了:

“他們當時是要考察我在接受新信息之後是怎麼思考的。”

換言之,已經懂得多少其實不那麼重要,思維活躍纔是關鍵,這也說明了爲什麼有一些專業知識掌握得寬泛,卻不得要領與思路的學生,最後紛紛落選。

關於3個至關重要的軟實力

我們曾分享哈佛新生的14個特徵,其中非常重要的3點,在本次被預錄取的同學身上也體現得淋漓盡致。

其一,是有極強的內在驅動力

據武漢晚報報道,本次被劍橋大學自然科學專業預錄取的、來自武漢英中的肖智一同學,雖然看上去嬌小玲瓏的,但只要是做實驗,她總是最快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爲了觀察和記錄實驗數據,她可以廢寢忘食。

她的同學——這次被牛津大學數學專業預錄取的陳邇涵則熱衷於搞發明,因爲在家看到媽媽爲家務操勞,就設計製作了一個自動煎蛋器。

其二,是興趣廣泛

不會把所有時間都花在學習上,但更不會拿來刷屏。比如被牛津大學工程專業預錄取的黃文尚同學,就是圍棋、鋼琴、網球高手,高二時還參與了英國議會代表來校訪問的接待工作。

其三,是熱衷於創辦各種社團,參加志願服務

領導力向來是世界頂級名校在招生中最爲看重的素質之一,哈佛2017年錄取的新生中,有超8成學生擔任過領導者角色。

被劍橋大學經濟專業預錄取的李伊揚同學是學校茶學文化社的創始人,高一時創辦了茶學文化社社團,社團成員多達六七十人。

被劍橋大學工程專業預錄取的高楚鯤同學,則是學校“1+1社團”的社長之一,長期利用週六下午的時間,爲亞心醫院的小朋友們提供志願者支持和心理疏導。

還是那句話,走近這羣未來的名校生,不僅是給孩子樹一個榜樣,更讓我們重新思考:

超級學霸們的優秀,不僅僅是過人的智商,更來源於超強的內在驅動力、高效的自主學習力、始終保持好奇、與社會聯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