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天香閣隨筆》一書,作者保證史料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讀了《水滸傳》,能讓我們明白什麼?各位,要回答這個問題,咱得分場合,分時間。舉個例子,明末清初有個思想家叫黃宗羲,他就說過,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原因就在於,《水滸》傳裏面充滿了暴力、血腥、造反,以及對社會秩序和權威的蔑視。年輕人讀後,容易走火入魔。

各位,這黃宗羲雖是當時相對開明的思想家,但骨子裏畢竟還是個封建衛道士。他的觀點,是從維護封建社會秩序的角度闡述的。我認爲,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有愚民的嫌疑。我個人認爲,讀了《水滸傳》,能讓我們明白以下幾點:

第一,古人在做大事時,總喜歡給自己找一個來自天上的“靠山”。比如說,宋江等人自稱是天上的108個魔將。再比如說,義和團自稱能請齊天大聖等各路神仙下凡。似乎只有給自己設定一個不凡的身世,古人做起事來纔會覺得信心滿滿。這在心理學上講,叫暈輪效應。

第二,《水滸傳》中諸人,雖然自我標榜是在替天行道。但母夜叉賣的人肉包子,難道都是拿大奸大惡之人的肉做的?裏面有沒有無辜商旅,甚至是貧民的身影?還有李逵,書中多次寫到,他殺人“如砍瓜切菜”般。可想而知,在這過程中,定有許多無辜路人慘死!

所以,從《水滸傳》中,我看到了宋人對生命的蔑視,對人權的踐踏。是的,據顧頡剛先生考證,宋朝的經濟發達程度,在當時是數一數二的。而且文化也很繁榮,社會更是開明。但即使是這樣一個社會中,大夥兒依然在罔顧百姓安危,藐視人權,踐踏普通百姓!想來令人不禁扼腕!

第三,《水滸傳》中多次提到,林沖等人是被逼上梁山的。換句話說,他們是被迫造反,本是良民!各位請注意,這是東西方文化的一個不同點。我們中國古人一直強調,除非活不下去了,否則就不應該造反!而且,就算是造反,鬥爭矛頭也不能指向皇帝!

你看《水滸傳》中不是說了麼,是高俅他們矇蔽聖聰!宋徽宗本人是好的!而且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但西方不一樣。啓蒙運動思想家盧梭就曾提出一個理論,叫“社會契約論”,裏面提到,百姓與君主的關係,只是個“合同”關係。所以,只要百姓不爽,隨時可以單方面撕毀合同,即打倒君主!當然,《水滸傳》的成書時間大約在12世紀,我們不能苛求當時的古人,擁有18世紀啓蒙思想家的覺悟。好了,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看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