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就像人的身體一樣,沒事,總會生病,要麼經常感冒高燒,要麼重病不起。

世界經濟好像現在已經不是高燒不退,而是久病難治的狀態。這麼說吧,自2008年以來,除了少數經濟體緩慢復甦過來,其實很多經濟體根本還沒有從走出衰退的跡象,尤其像歐洲一些國家,意大利、希臘等。

當然,這11年以來,從危機中恢復過來的,幸運兒,應該是美國。他是世界上獲益最多的國家,看看美國股市就很清楚地看到,全球最牛,市值最大,經濟活力很強勁。可以這麼說吧,美國經濟已經連續40個季度正增長,成就了其歷史上最長不間斷經濟擴張期,也讓其名義GDP佔比世界24%的水平。

如果說身體都有自我調節的週期,世界經濟也有自我調節的週期,在大多數人眼裏,大致爲十年這個時間,現在來看,世界經濟危機好像是延緩了1年多的水平,但是不代表人們不擔心它的到來,至少在過去的三週內,世界各國的民衆通過谷歌搜索“衰退”詞的頻率,今年8月極具飆升,尤其是歐美髮達國家,英國、法國、德國等。

在筆者看來,2008年全世界屬於生了一場重病,算是急性病,很多國家都沒有康復,少數國家已經康復了。而如果這一次衰退,可能就是一種“慢性病”會很極其痛苦。

可能會有人會問,這是爲啥?到底是什麼引發了這場慢性病的到來,可能很多人會將其歸咎於全球貿易戰導致的。其實從病理上來說看,全球經濟貿易大戰,只是生病的表現,相當於導火索,充其量只是加速了病情的惡化。

這一次全球經濟的衰退已經不可避免,是在於,全球已經進入到了一個存量競爭時代,而不是增量競爭時代。所謂存量,就是大家乾的事,相差不大,沒有更創新的技術,沒有更先進的制度進化,差異化優勢不明顯。進入21世紀以來,不管是科技界還是經濟學界,都沒有形成技術突破性的產業羣,就像現在人工智能、基因技術、高端製造都無法推動龐大的產業規模化實踐,依然是小範圍進行。

如果是僅僅存量競爭,其實也沒有關係,大家能自律也不會生病,大不了大家休養生息,慢慢來。問題是大家捨不得拿自己開刀,喜歡拿別人開刀。對自己還是抱着過去的想法,能撈到更多的福利就想着辦法去撈,去爭取,覺得別人都對不起自己,甚至覺得國家都對不起自己,更別提其他國家佔了自己便宜。看看歐美髮達國家,就知道了,只要政府宣佈一項裁減福利的改革,讓大家努力工作,民衆就會通過工會就跑到街頭示威遊行,鬧到滿足自己的要求爲止。比如:法國,基本上每次改革都遭遇巨大抗議,甚至鬧罷工。

西方發達國家經濟體長期依靠消費,通過增加福利反覆刺激消費的舉措,長期培養了人們懶惰的工作生活習慣。畢竟享受的時間久了,再去讓人努力幹活,是很難推動的,再說選票還在大部分普通人手裏,這簡直就是天然印鈔機呀。你不許諾給我高福利,我就不投票給你,長此以往,在高科技止步不前,增量經濟規模就無法實現,也就無法兌現高福利,即便選舉的時候承諾高福利。

回過頭來看,我們看到,我國目前正走在這條消費刺激經濟的老路。當然,我們只是最近幾年才走上的,人口相對歐美一些國家,還是具有年輕的優勢,暫時我們也沒有到歐美那種完全靠消費帶動經濟增長的可能性,相對來說,我們投資和外貿依然起到很大作用。也沒有像西方社會那樣,沒事就想着提高福利,絕大多數民衆依然每天起牀就開始努力幹活,想盡辦法去賺錢。而如果,我們長期推行以消費刺激經濟增長,遲早會走上西方的老路,如果科技沒有新的突破情況下。我們慶幸的是,我們走得還不是太久,也沒有讓大家都活在高福利的狀態下,不思進取。

也就是說,中國依然會在這一次經濟危機中,獨善其身。

百家號獨家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