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對一個人來說,很長,長到抬頭仰望歲月漫長;十年,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很短,短到頷首沉思只爭朝夕。時間,總會給一件堅持很久的事情,一個滿意的答案,也同樣敦促着我們,要回歸初心、銘記使命。

十年堅守,天塹變通途: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林鳴不斷奔跑,只爲成功

董卿《朗讀者》。

2018年7月,第11期的《朗讀者》以“十年”爲主題,請到了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林鳴講述“十年”的心路歷程。在過去的十年間,林鳴將自己全部的心血都投注在了這座大橋上。

十年堅守,天塹變通途: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林鳴不斷奔跑,只爲成功

林鳴朗讀汪國真的散文《我喜歡出發》。

林鳴,男,漢族,1957年10月出生,1978年考入南京航務專科學校(後更名爲南京交通高等專科學校,2000年併入東南大學)港航系學習。1981年5月入黨。

中國交建總工程師,自2010年12月起,擔任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總工程師,率領數千建設大軍奔赴珠江口伶仃洋,開始了攀登世界工程技術高峯的創新之路。2015年4月28日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2015年“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2014年 4月21日榮獲“2014年感動交通十大年度人物”稱號。2018年4月,獲得2018年“最美職工”榮譽稱號。

十年堅守,建成一條集橋、島、隧道於一體的跨海大橋十年堅守,天塹變通途: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林鳴不斷奔跑,只爲成功

林鳴,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工程師。

林鳴是島隧工程的總工程師,而島隧工程是整個大橋“最難啃的骨頭”。沉管預製、人工島成島、深海安裝、隧道貫通、全線亮燈……七年來,瘦削的林鳴帶領着上萬人的團隊一起“走鋼絲”,經歷了96小時鏖戰、三徵伶仃洋、“深海穿針”等諸多艱辛,終於建造出一條世界最長的外海沉管隧道,推動中國外海沉管隧道技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十年堅守,天塹變通途: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林鳴不斷奔跑,只爲成功

港珠澳大橋開工效果圖。

強力颱風到來時,可能引起大橋的共振,導致大橋損壞甚至崩塌,科學家就給大橋加裝渦流板,減弱大橋的共振效應,能抵擋16級颱風。光是在大橋的建設過程中,我們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就取得了540多項技術專利,形成了40多項創新成果。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屆時大橋通車後,由香港駕駛至珠海及澳門,路程從4至5小時大幅縮減至約30分鐘。

十年堅守,天塹變通途: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林鳴不斷奔跑,只爲成功

港珠澳大橋日出景象。

“就像養了一個漂亮的女兒,她馬上要出嫁了,又高興,又捨不得。”2017年12月底,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亮燈前夕,林鳴這樣形容自己的心情。

十年堅守,天塹變通途: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林鳴不斷奔跑,只爲成功

港珠澳大橋亮燈調試,通車進入倒計時。

港珠澳大橋被英國《衛報》譽爲“新世界七大奇蹟”,更是迄今爲止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十年間,林鳴在建造港珠澳大橋過程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第一”,實現了中國建設從“跟跑”到“領跑”的蛻變。他說:“人生只有一種態度,那就是不斷奔跑,把每件事做好。”

被逼走自我研發之路,每一步,都是第一步

在港珠澳大橋項目成立之初,中國的技術還無法比肩國際水平。所以最開始,林鳴一直希望能夠和國際一流的公司合作。

林鳴曾帶着工程師們,去全球各地橋樑工程考察,當時世界上只有2條超過3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工程,一條是歐洲的厄勒海峽隧道,還有一條是韓國釜山的巨加跨海大橋。

當林鳴帶隊前往韓國、荷蘭等地考察學習時,不想,在韓國他們只帶回了一張遠遠拍攝的照片,因爲韓國人只允許他們在距離大橋300米遠的地方拍攝。

而到了荷蘭公司之後,對方一開口就要求支付1.5億歐元的諮詢費,當時差不多約合15億人民幣。與荷蘭公司的談判過程異常艱難,最後一次談判時,林鳴跟我方的談判員說:“你給他們說一個價,三億人民幣。”

十年堅守,天塹變通途: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林鳴不斷奔跑,只爲成功

林鳴帶隊考察韓國巨加跨海大橋,只能遠遠拍攝。

十年堅守,天塹變通途: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林鳴不斷奔跑,只爲成功

“三個億,一個框架,能不能提供給我們最重要的、風險最大的這部分的支持。”

但是,荷蘭人是這麼說的:“我給你們唱首歌,唱首祈禱歌!”

“天價諮詢費買不回核心技術。”林鳴說,我們是被逼走上了自我研發之路。

在幾乎空白的基礎上進行自主研發,他們面對的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需要將33節每節重達8萬噸,長達180米,寬約38米,高11.4米的鋼筋混凝土管,在伶仃洋水下50米深處安裝成長達6.7公里的海底通道。爲保證航道暢通,地形結構不被破壞,留給林鳴的選擇只有一個:深埋。

十年堅守,天塹變通途: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林鳴不斷奔跑,只爲成功

設計沉管隧道位於大橋中部,長約7公里。

2013年的5月1日,歷經96個小時的連續鏖戰,海底隧道的第一節沉管成功安裝。這是不平凡的96個小時,彷彿一個從來沒有人教過,也從來沒有駕駛經驗的新手司機,要把一輛大貨車,開上北京的三環。

十年堅守,天塹變通途: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林鳴不斷奔跑,只爲成功

每一次都是第一次。

十年堅守,天塹變通途: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林鳴不斷奔跑,只爲成功

每一節都是第一節。

第一節的成功並不意味着後面32節安裝都可以簡單複製。嚴苛的外海環境和地質條件,使得施工風險不可預知。這是個高風險的事情,林鳴說:每一次安裝,都當做是第一次;每一節,都當做是第一節。

2017年5月2日22時30分許,重達6000噸的港珠澳大橋海底沉管隧道最終合龍,經過16個多小時的吊裝沉放後安裝成功。

十年堅守,天塹變通途: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林鳴不斷奔跑,只爲成功

深入海底46米,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

終於完成了,船上一片歡呼,而此時的林鳴,卻在焦急地等待最後的偏差測量結果。

偏差16公分,這於水密工程而言算是成功。而中國的設計師、工程師、包括瑞士、荷蘭的顧問……大多數人也認爲滴水不漏,沒問題。但林鳴說:不行,重來!

茫茫大海,暗流洶湧,把一個已經固定在深海基槽內、重達6000多噸的大傢伙重新吊起、重新對接,一旦出現差錯,後果不堪設想。

“算了吧。還是算了吧!”幾乎所有人都想說服林鳴罷手。

此時,林鳴內心出現一個聲音:如果不調整的話,會是自己職業生涯和人生裏,一個永遠的偏差。

他把已經買了機票準備回家的工程師,又“抓”了回來。經過42小時的重新精調,偏差從16公分降到了不到2.5毫米!縮小了幾十倍的差距!那一夜,他睡了10年來的第一個安穩覺。

“大國工匠”,帶病上陣,只爲成功

在港珠澳大橋籌建期間,林鳴帶領團隊攻破無數難關,一起熬過無數個夜晚,但他也有熬不住的時候。就在第八節沉管安裝的關鍵時刻,林鳴鼻腔大出血,情況十分危險。在做了兩次全麻手術後,他立馬又投入安裝工作,醫生只好跟着上船。10年來,幾乎每到關鍵和危險的時刻,林鳴都會像“釘子”一樣“釘”在工地。但海底隧道建設中的辛苦,這位“不聽話”的病人談得很少,只有外在的變化暴露了一切:他瘦了整整40斤。

橋的價值在於承載,而人的價值在於擔當。對於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的建設者而言,總工程師林鳴就是他們的精神支柱。有人睏倦難熬,有人想要放棄。而林鳴則是靜靜地守在安裝船上,雙目凝視着海面,紋絲不動,彷彿一根“定海神針”,穩定着建設人員的心。

十年堅守,天塹變通途: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林鳴不斷奔跑,只爲成功

世紀工程,中國奇蹟。

十多年的時間,林鳴走完了港珠澳大橋這座世界最長、難度最大的“鋼絲”。人能走多遠?這話不是要問雙腳,而是要問志向;人能攀多高?這件事不是要靠雙手,而是要靠意志。時代的號召讓像林鳴這樣的科學家與工程師敢於迎難而上,他一肩扛着所有人的期望,一肩扛着工程建設的重任,在波濤洶湧的中國外海,架起了一道浩偉天橋。這是中國奇蹟,更是人間奇蹟。

(完)

關注“班馬文章BMWZ”,讓閱讀成爲一種生活方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