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中的經典故事,我敢保證,有你從來沒聽過的故事

【美·讀】《世說新語》中的經典故事,有你從來沒聽過的故事

《世說新語》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玄學筆記小說的代表作,爲言談、軼事的筆記體短篇小說。從這本書以及相關材料中魏晉士人的言行故事可以看到,魏晉時期,談玄成爲風尚,而玄學正是以道家老莊思想爲根底的,道家思想對魏晉士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狀況,乃至整個社會風氣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美·讀】《世說新語》中的經典故事,有你從來沒聽過的故事

這本書主要記錄魏晉兩朝的主要人物,無論帝王、將相,或者隱士、僧侶,都包括在內。它對人物的描寫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學,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一點,就是重在表現人物的特點,通過獨特的言談舉止寫出了獨特人物的獨特性格,使之氣韻生動、活靈活現、躍然紙上。今天就來看看從中截取的幾個人物的故事,看看他們的人物性格。

【美·讀】《世說新語》中的經典故事,有你從來沒聽過的故事

1、【原文】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爲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僕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爲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

【譯文】孔文舉十歲時,隨他父親到洛陽。當時李元禮有很大的名望,任司隸校尉;登讓拜訪的都必須是才子、名流和內外親屬,才讓通報。孔文舉來到他家,對掌門官說:"我是李府君的親戚。"經通報後,入門就坐。元禮問道:"您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呢?"孔文舉回答道:"古時候我的祖先仲尼曾經拜您的祖先伯陽爲師,這樣看來,我和您就是老世交了。"李元禮和賓客們無下讚賞他的聰明過人。太中大夫陳韙來得晚一些,別人就把孔文舉的應對告訴他,陳韙說:"小時候聰明伶俐,長大了未必出衆。"文舉應聲說:"您小時候,想必是很聰明的了。"陳韙聽了,感到很難爲情。

【解析】這就是成語——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出處。意思是說,小的時候很聰明,長大了未必很有才華,表現了孔融的聰慧機智。

【美·讀】《世說新語》中的經典故事,有你從來沒聽過的故事

2、【原文】劉伶恆縱酒放達,或脫衣裸形在屋中。人見譏之,伶曰:我以天地爲棟宇,屋室爲褌衣,諸君何爲入我褌中?

【譯文】劉伶經常不加節制地喝酒,任性放縱,有時在家裏赤身露體,有人看見了就責備他。劉伶說:"我把天地當做我的房子,把屋子當做我的衣褲,諸位爲什麼跑進我褲子裏來!"

【解析】這是成語曝褌當屋的出處,竹林七賢裏邊,劉伶就是其中的矮矬窮,身高不到一米五,長得又醜,顏值是七人中最低的,社會地位也是七人中最低的。從這一段可以看出,這廝是裸奔的始祖。

【美·讀】《世說新語》中的經典故事,有你從來沒聽過的故事

3、【原文】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慾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爲不可?"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爲此耳。既已納其自託,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譯文】華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難,有一個人想搭他們的船,華歆馬上對這一要求表示爲難。王朗說:"好在船還寬,爲什麼不行呢?"後來強盜追來了,王朗就想甩掉那個搭船人。華歆說:"我當初猶豫,就是爲的這一點呀。已經答應了他的請求,怎麼可以因爲情況緊迫就拋棄他呢!"便仍舊帶着並幫助他。世人憑這件事來判定華歆和王朗的優劣。

【解析】這也就是說,說話要講誠信,說到就要做到,不能言而無信。

【美·讀】《世說新語》中的經典故事,有你從來沒聽過的故事

4、【原文】 殷仲堪既爲荊州,值水儉,食常五碗盤,外無餘餚。飯粒脫落盤席閒,輒拾以啖之。雖欲率物,亦緣其性真素。每語子弟雲:"勿以我受任方州,雲我豁平昔時意。今吾處之不易。貧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爾曹其存之!"

【譯文】殷仲堪就注荊州刺史以後,正遇上水災歉收,喫飯通常只用五碗盤,除外沒有其他葷菜;飯粒掉在盤裏或坐席上,馬上撿起來喫了。這樣做,雖然是想給大家做個好榜樣,也是因爲他的本性質樸。他常常告誡子侄們說:"不要因爲我擔任一個州的長官,就認爲我把平素的生活習慣拋棄了,現在我的這種習慣並沒有變。貧窮是讀書人的常態,怎麼能做了官就丟掉做人的根本呢!你們要記住我的話!"

【解析】無論是貧窮還是富貴,做人都不能忘了初心,不能忘了根本。

【美·讀】《世說新語》中的經典故事,有你從來沒聽過的故事

5、【原文】宣武移鎮南州,制街衢平直。人謂王東亭曰:"丞相初營建康,無所因承,而制置紆曲,方此爲劣。"東亭曰:"此丞相乃所以爲巧。江左地促,不如中國;若使阡陌條暢,則一覽而盡。故紆餘委曲,若不可測。"

【翻譯】桓溫移鎮南州,他規劃修建的街道很平直。有人對東亭侯王珣說:"丞相當初籌劃修築建康城的街道時,沒有現成圖樣可以仿效,所以修築得彎彎曲曲,和這裏相比就顯得差些。"王珣說:"這正是丞相規劃得巧妙的地方。江南地方狹窄,比不上中原。如果街道暢通無阻,就會一眼看到底;特意拐彎抹角,就給人一種幽深莫測的感覺。"

【解析】一個人是什麼樣,他做的事情就是什麼樣的。也就是說,一個人所做的事情,跟他的個人性格和處事風格有關。

【美·讀】《世說新語》中的經典故事,有你從來沒聽過的故事

6、【原文】殷仲堪當之荊州,王東亭問曰:"德以居全爲稱,仁以不害物爲名。方今宰牧華夏,處殺戮之職,與本操將不乖乎?"殷答曰:"皋陶造刑辟之制,不爲不賢;孔丘居司寇之任,未爲不仁。"

【譯文】殷仲堪正要到荊州去就任刺史之職,東亭侯王珣問他:"德行完備稱爲德,不害人叫做仁。現在你要去治理中部地區,處在有生殺大權的職位上,這和你原來的操守恐怕違背了吧?殷仲堪回答說:"帝舜時的法官皋陶製訂了刑法,不算不賢德;孔子擔任了司寇的職責,也不算不仁愛。"

【解析】一個人賢不賢德,不能看他掌握的權利和所在的位置,而是要看他做的事情。

【美·讀】《世說新語》中的經典故事,有你從來沒聽過的故事

7、【原文】鍾會撰四本論,始畢,甚欲使嵇公一見。置懷中,既定,畏其難,懷不敢出,於戶外遙擲,便回急走。

【譯文】鍾會撰著《四本論》剛剛完成,很想讓嵇康看一看。便揣在懷裏,揣好以後,又怕嵇康質疑問難,揣着不敢拿出,走到門外遠遠地扔進去,便轉身急急忙忙地跑了。

【解析】這種行爲實在是很另類,怕當面給人家人家不看,從牆外扔進去,人家就看了嗎?就算看了,也得說沒看,你又不知道我看沒看。

【美·讀】《世說新語》中的經典故事,有你從來沒聽過的故事

8、【原文】魏朝封晉文王爲公,備禮九錫,文王固讓不受。公卿將校當詣府敦喻。司空鄭衝馳遣信就阮籍求文。籍時在袁孝尼家,宿醉扶起,書札爲之,無所點定,乃寫付使。時人以爲神筆。

【譯文】魏朝封晉文王司馬昭爲晉公,準備好了加九錫的禮物,司馬昭堅決推辭,不肯受命。朝中文武官員將要前往司馬昭府第恭請接受,這時司空鄭衝趕緊派人到阮籍那裏求寫勸進文。阮籍當時在袁孝尼家,隔宿酒醉未醒,被人扶起來,在木札上打草稿,寫完,無所改動,就抄好交給了來人。當時人們稱他爲神筆。

【解析】這裏意在突出阮籍的文筆較好。這裏牽扯到一個執行力的問題,也就是說,你幹什麼事情執行力強的前提是,你得知道怎麼幹,如果不知道幹什麼,怎麼幹,執行力是不會強的。這就是經驗的積累。

【美·讀】《世說新語》中的經典故事,有你從來沒聽過的故事

9、【原文】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譯文】王戎七歲的時候,有一次和一些小孩兒出去遊玩,看見路邊的李樹掛了很多果,壓彎了樹枝,小孩兒們爭先恐後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動。別人問他,他回答說:"樹長在路邊,還有這麼多李子,這一定是苦的李子。"拿李子來一嘗,果真是苦的。

【解析】這就是見多識廣,見微知著的意思。這也是來自經驗的積累,所以說,一個人從小就見過大世面,對個人成長非常有用。

【美·讀】《世說新語》中的經典故事,有你從來沒聽過的故事

10、【原文】桓公伏甲設饌,廣延朝士,因此欲誅謝安、王坦之。王甚遽,問謝曰:"當作何計?"謝神意不變,謂文度曰:"晉阼存亡,在此一行。"相與俱前。王之恐狀,轉見於色。謝之寬容,愈表於貌。望階趨席,方作洛生詠,諷"浩浩洪流"。桓憚其曠遠,乃趣解兵。王、謝舊齊名,於此始判優劣。

【譯文】桓溫埋伏好甲士,設宴遍請朝中百官,想趁此機會殺害謝安和王坦之。王坦之非常驚恐,問謝安:"應該採取什麼辦法?"謝安神色不變,對王坦之說:"晉朝的存亡,決定於我們這一次去的結果。"兩人一起前去赴宴,王坦之驚恐的狀態,越來越明顯地表現在臉色上;謝安的寬宏大量,也在神態上表示得更加清楚。他到臺階上就快步入座,模仿洛陽書生讀書的聲音,朗誦起"浩浩洪流"的詩篇。桓溫害怕他那種曠達的氣量,便趕快撤走了埋伏的甲士。原先王坦之和謝安名望相等,通過這件事才分出了高低。

【解析】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大大方方,坦坦蕩蕩的,越是唯唯諾諾,就越會受人欺負。

【美·讀】《世說新語》中的經典故事,有你從來沒聽過的故事【美·讀】《世說新語》中的經典故事,有你從來沒聽過的故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