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Web報道】7月10日消息,據美國財經網站CNBC報道,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童士豪是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小米的早期投資者,對於小米週一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表現,他表示這更多地反映出小米投資者存在困惑。

1

小米早期投資者童士豪爲小米站臺 次日股價大漲10%

小米在港交所上市首日股價一度下跌6%,童士豪表示,這樣的表現“很可能是由於中國和美國之間貿易緊張,以及投資者對小米到底是一家硬件公司還是一家互聯網公司存在困惑相結合的結果。”

如今,小米已經成爲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機制造商,以產品的性價比而聞名。小米曾被看作是蘋果的一大威脅,但投資者對此的熱情似乎已經降溫。

這可能是因爲小米像它的美國競爭對手一樣,積極追求基於互聯網和服務的收入。

蘋果已經建立了一個價值400億美元的服務部門,預計到2023年,該部分業務將佔其總收入的20%。但對於小米來說,其服務業務的增長更爲緩慢,目前佔總收入的比例還不到10%。

童士豪相信小米的服務業會迎頭趕上,這要歸功於小米廣泛的硬件生態系統。童士豪稱,這個系統“比我們在美國看到的小配件硬件更有粘性”。消費者最初會被高質量的硬件所吸引,他們擁有越多這樣的設備,就越有可能使用公司的互聯網服務。

他補充說:“最初,大家會看到其硬件銷售增長得更快。而人們所忽略的是,當消費者家裏買了更多的小米產品,他們最終會更多地使用其互聯網服務。這是一種不同的商業模式,硬件和互聯網服務是相互聯繫的,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大家會看到一種滯後效應。”

人們不禁把小米龐大的硬件生態系統與三星進行了一些比較,但童士豪堅稱,小米與三星和蘋果都不同。

童士豪表示,“隨着投資者逐漸瞭解小米,我認爲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們將會發現小米不同於我們過去所看到的硬件公司。”

與此同時,多家國外媒體包括路透社、彭博社都對小米上市首日糟糕的表現進行了報道,其中彭博社提到,投資者對小米估值的不確定性,認爲其估值過高,也是導致其股價下跌的重要原因。當雷軍週一在香港交易所敲鑼時,他繼續宣傳小米是一家“互聯網公司”。

QQ截圖20180710112327

今日,小米在上市次日股價高開高走,股價一度上漲10%。截至發稿,小米股價上漲9.05%,每股報18.32港元,市值達到4099.3億港元。(編譯/露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