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25UB攻擊機墜毀事故現場。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日前在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墜毀的一架蘇-25UB攻擊機,現在已經確認兩名飛行員已經死亡,此前俄羅斯國防部曾經稱飛行員成功彈射。

從俄羅斯媒體的報道看,墜機現場十分慘烈,飛機與地面撞擊發生爆炸,駕駛艙據稱扎入地面三米深,可見撞擊時的力道之猛。

俄羅斯國防部稱,飛機失事時,飛行員正在完成名爲“死亡筋斗”的特技飛行,這很可能是導致飛機失事的主要原因,飛機墜毀的時候機上兩名飛行員沒有足夠時間彈射。


在做死亡筋斗這個動作時,若拉起不及時就會導致飛機直接撞地。

與莫斯科航展上飛掉機翼翼板的米格35不同,蘇25是一種相當“古老”的飛機。它於1968年研製,1975年首飛,1984年列裝,算下來迄今已經服役35年。

和美國的A10一樣,作爲強擊機,蘇25“皮糙肉厚”。

最讓人樂道的就是採用了鈦合金防彈座艙,像一個浴盆一樣把飛行員包裹在其中,其裝甲厚度爲24毫米,足以抵禦地面小口徑武器的射擊,在入侵阿富汗時,經受住了阿富汗游擊隊23毫米機炮的考驗。


前蘇聯時期設計製造的蘇-25攻擊機在阿富汗戰爭中表現出色。

火力方面,蘇25裝備一門雙管30毫米機炮,有的型號也裝備一門30毫米6管加特林機炮,但是和A10的機炮不同,蘇25的GSh-6-30加特林機炮採用內能源,也就是炮彈發射後產生的火藥氣體作爲動力推動炮管旋轉,並持續射擊。而A10的7管機炮使用電動機作爲動力。

蘇25裝備的機炮射速極高,雙管機炮每分鐘射速高達3000發,6管機炮最高每分鐘6000發,但是它攜帶的炮彈卻較少,只有250發,只能支撐幾個點射。

這也是它和A10的一個區別,畢竟A10攻擊機號稱是會飛的機炮,裝彈量過千發,最大彈量有1350發,按照一個短點射50發計算,能打27次。

蘇25的火力來自多種多樣的機載彈藥,它最多可以掛4.4噸重的武器彈藥,機身有10個外掛點,能夠掛載各型火箭彈、炸彈、空對地導彈。

蘇25號稱“飛行坦克”,火力十分強大。

在執行反坦克任務時,蘇25可以在兩側機翼下各掛8枚“旋風”反坦克導彈,這種導彈射程10公里,能夠穿透1000毫米厚的裝甲,它的性能十分類似美國“地獄火”導彈。

蘇25攻擊機算得上身經百戰,從阿富汗戰爭、車臣戰爭到最近的敘利亞戰爭,都曾經冒着炮火執行對地攻擊任務。

雖然身披重甲,不過戰損也是不少,在阿富汗有23架蘇25被擊落,不過這也並非是它的問題,畢竟蘇25執行的是低空任務,速度又慢,所以不可避免要遭遇地面炮火洗禮。


被毒刺防空導彈擊中後安全返回的蘇-25攻擊機。

在實戰中許多蘇25戰機被打得千瘡百孔,仍可以帶着一身傷痕返航,這是因爲除了駕駛艙外,它的發動機也被不鏽鋼、防彈裝甲保護,等閒難以輕易被打下來。

蘇25最近一次戰損是2018年在敘利亞,是遭地面便攜式導彈命中,飛行員跳傘後被武裝分子包圍,最後拉響了手榴彈。

可以說,只要俄羅斯軍隊有作戰任務,幾乎都可以看到蘇25的身影,雖然它在速度機動性和航電等方面,都遠遠落後於現在的先進戰機,但是憑藉頑強的生命力和強大的攻擊力,還有便宜的價格,依然牢牢地在俄軍佔據着一席之地。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提一下中國的強五強擊機,作爲中國最後一款對地攻擊機,強五的研發歷史裏蘇25更加悠久,它從1968年服役,直到2017年退出現役,總共在解放軍裝備了49年時間,出現了相當多的改進型,強五最耀眼的功績就是曾經進行過氫彈投擲試驗,並取得成功。


強5強擊機。

雖然強五的升限和速度都超過A10和蘇25,不過在2017年,解放軍還是一次性將其全部退役,要知道最後一架強五是2012年才交付,剛剛服役五年時間。

退役強五的原因很簡單,首先是它的天生缺陷,使得改進餘地不大,機體太小,航程短載彈量小,航電設備也比較落後,已經難以適應現代化戰爭的需求;另外它主要用於反裝甲集羣作戰,目前中國軍隊並沒有這方面的需求。

在強五退役後,中國也沒有再研發新的攻擊機,對地攻擊主要由殲轟7這樣的戰鬥轟炸機負責,此外像殲10、L15也可以分擔一部分對地打擊任務,更何況還有異軍突起的無人機。


航空飛鏢2017比賽中,由於強5退役,L15替代其參加了強擊機組比賽。

隨着精確制導武器的廣泛應用,過去使用非制導炸彈、火箭彈還有機炮,需要冒着極大風險進行多次低空射擊才能完成的戰鬥任務,現在可以在地面火力防禦圈外就能完成,所以再開發一款慢速的攻擊機必要性已經不大。

中國空軍目前迫切的,還是增加五代機數量,研發新一代大轟,研發下一代艦載機,這些都比性能單一的對地攻擊機重要得多。

李曦 本文來源:網易談兵 責任編輯:李曦_NN258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