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記者瞭解到,很多業主遲遲不去申領補貼的原因就是覺得一旦申請了補貼,就成了政府項目,必須按規定走流程、出報告,手續多不說,“各種報告也是要費用的”。”市住建局物業管理處相關人士透露,有10臺前兩年完成整修的電梯已辦理了申請手續,因爲考慮到政策會有所調整,所以目前正在等待中,按新標準給予補貼。

圖源網絡、圖文無關

根據《無錫市舊住宅電梯整治工作意見》,2004年以前交付使用、未建立維修資金的舊住宅電梯,進行更新、改造或維修,政府有“贊助”。然而記者瞭解到,全市至今已有近400臺此類電梯“動過刀”,但只有1臺領用了政府“贊助”。梁溪區去年共有43臺老舊電梯進行了整修,至今沒有一臺申請政府補貼。“政府支持的前提是業主自願,業主不來申請,我們也不好強給。”住建局物業科相關人士說。

業主申領補貼的積極性,爲什麼這麼低?

一聽要走流程、出報告就搖頭

水車灣社區33號電梯是《無錫市舊住宅電梯整治工作意見》出臺後首部完成改造的,也是目前唯一領了政府補貼的。“當時電梯癱瘓了,只能大修,不僅換掉了主機、控制系統等主設備,還把電梯裏裏外外都整修一新。”水車灣社區業委會主任朱春霞介紹,經審計後的改造費用爲12萬多元,政府承擔了大部分費用。

“申請補貼時所需要的審計報告和評估報告的費用是包含在電梯維修費裏的,不需要額外支出。”朱春霞解釋,這些報告都是由負責維修的電梯公司提供的。

顯然,大多數居民對此並不瞭解。“一個評估報告就要幾千元,還有審計、監理,哪一個不要錢?到最後,補貼是領到了,可還不夠付這些錢的。”當記者問及爲何不申領補貼時,一位業主這樣回答。記者瞭解到,很多業主遲遲不去申領補貼的原因就是覺得一旦申請了補貼,就成了政府項目,必須按規定走流程、出報告,手續多不說,“各種報告也是要費用的”。此前,湯巷小區一位業主來到住建部門諮詢電梯維修的補貼政策。一聽說要走流程、出報告,搖搖頭就走了。

八成以上電梯補貼只有10%

更多的業主認爲補貼力度太小。據政策,產權性質爲商品房的電梯整修,補貼額度只有10%。而這些需要維修的老電梯,超過八成都屬商品房。

“有些只是零配件的更換,總費用不過幾千元,高的也就萬把元,平均到每戶只有幾百元,爲了10%的補貼,花時間、花精力去申領,沒必要了。”解放路某小區的業主表示,況且修電梯可以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何必多此一舉?這並非一家的聲音,採訪中,記者聽到過多位業主有此類想法,他們認爲,政府是有補貼,可不管補貼額度是10%,還是90%,總是有一部分需要從自己口袋裏拿出來的。如果動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則不用自己掏一分錢,所以補貼不要也罷。除非維修金額特別大,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不夠用。

據悉,去年有480個項目申請動用了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其中1/3涉及電梯維修。“住宅專項維修資金是可以用來修電梯的。”市物業管理中心相關人士表示,不過正常維修需要使用維修資金金額在50000元以上(含50000元)或者應急維修需要使用5000元以上(含5000元)的項目,必須進行審價。

好政策要“從牆上走下來”

你改造舊電梯,我來補貼——這無疑是個暖心好政策,但更重要的是,不停留於一紙文書,要“從牆上走下來”,真正發揮作用。

知曉度是原因之一。不光要讓市民瞭解政策本身,還要讓市民知道正確的操辦手續,這需要相關部門在自身掌握政策的同時,做好解釋工作。

政策適用的普遍性也是市民認可與否的關鍵。據悉,市區2004年前交付使用且沒有電梯維修資金的電梯共有841臺,產權性質以商品房居多。“梁溪區最多,共有688臺。”梁溪區住建局物業科人士介紹,其中592臺產權性質爲商品房,佔到了86%。“10%是太少了,杯水車薪。”一位負責前宋巷電梯整修事宜的人士告訴記者。“舊住宅電梯整改的補貼標準近期會有所調整。”市住建局物業管理處相關人士透露,有10臺前兩年完成整修的電梯已辦理了申請手續,因爲考慮到政策會有所調整,所以目前正在等待中,按新標準給予補貼。同時該人士表示,現在不少業主都是利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來修電梯,但畢竟住宅專項維修資金是有限的,尤其是2004年前交付使用的住宅,當時繳存基數比較低,如果修電梯時提取了,以後房屋遇到其他問題需要維修時,可動用的資金就少了。

採訪中有人提出,政府出一部分錢只能作引導資金,要想真正把電梯維護到位,還是要針對這些老舊電梯出資建立專門的維修、維護基金。據瞭解,爲保證整治後電梯的長效管理,各區住建局都設立了電梯維修資金專戶,由房屋產權人按每戶540元的標準繳存,作爲今後3年的電梯維修資金。期滿後,由管理單位按規定標準向房屋產權人收取下一輪電梯維修資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