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銀監會頻繁下文,不少市場人士也將這些密集出臺的政策文件視爲郭樹清履新銀監會主席之後所釋放出的“強監管”信號。也有業內人士認爲,這也表明金融行業整頓的序幕已經徐徐拉開。短期而言,監管收緊可能會對局部市場產生影響;長期來看,監管收緊將遏制監管套利,約束資金空轉,有利於金融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

緊跟監管步伐 邦幫堂積極強化合規建設

4月10日,銀監會發布《關於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其中要求持續推進P2P網絡借貸平臺風險專項整治;4月12日,銀監會官網發佈《關於切實彌補監管短板提升監管效能的通知》,並同時公佈了彌補銀行業監管制度短板工作項目。其中《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信息披露指引》與《網絡小額貸款管理指導意見》將成爲率先彌補的項目。由此可見,網貸行業已形成較爲全面的監管思路,而各家平臺也不約而同緊跟監管步伐,緊鑼密鼓地進行合規化整改,積極擁抱監管。

剝離P2P業務成潮流

爲了合規,各家平臺都在積極動作,有的選擇集團化路線,把網貸業務剝離出來成立子公司,也有的直接上線新平臺承載網貸業務。如去年12月,陸金所宣佈剝離P2P業務,上線陸金服來承載這一部分;今年1月,網信理財將其P2P業務移至網信普惠;就在不久前,人人貸也進行合規調整:新開發人人貸網貸理財平臺,專門從事P2P業務。

業內人士指出,剝離網貸業務或成立子公司一方面可以規避混業經營的風險,滿足監管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可以繼續經營其他業務,滿足客戶不同的需求,避免非網貸業務接受網貸監管,爲平臺發展贏得新的機會。

銀行存管是大勢所趨

合規整改中的另一大問題便是銀行存管,據網貸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4月12日,全國共有308家P2P網貸平臺與銀行簽訂存管協議,佔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總數的13.5%,其中有171家平臺完成存管系統對接並上線,佔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總數的7.5%。從數據來看,接通P2P銀行存管的網貸平臺佔比不足一成,網貸行業合規整改的道路依舊任重道遠。

緊跟監管步伐 邦幫堂積極強化合規建設

爲了響應監管部門對合規運營的號召,邦幫堂於2017年3月初與新網銀行正式簽訂資金存管服務協議。目前雙方正進行需求對接和系統開發,存管系統不日便將上線。接入資金存管之後,銀行能夠完整記錄網絡借貸用戶信息、交易信息及其他關鍵信息,新網銀行將爲邦幫堂平臺開設獨立的銀行賬戶系統,併爲投資人和借款人開設獨立的個人銀行存管賬戶,進行分賬式管理,操作更加透明,投資也更安全。

總的來說,銀行存管已經成爲網貸行業合規發展的“標配”,是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然從前文的數據來看,完成銀行存管的平臺在行業中仍屬於少數羣體,距離達到監管的要求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合法合規才能持續發展

作爲網貸信息中介服務平臺,邦幫堂的運營思路始終是以平臺的合法合規以及出借人的資金安全爲前提。

在備案管理方面,根據北京監管部門下發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事實認定及整改要求》中對獲得通信主管部門許可、開展信息系統定級備案和等級測試的要求,邦幫堂於近期獲公安部國家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三級認證,這意味着邦幫堂在保護用戶投資隱私,保障投資信息安全方面等方面,符合國家政策法規,已經達到公安部認可的網貸行業最高水平。

同時,根據相關政策要求,邦幫堂也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包括定位、產品、服務等方面,調整過後,將更加符合政策的要求。目前,邦幫堂累計成交額突破54億,註冊會員已突破72萬人,累計安全運營2年212天。

邦幫堂相關負責人認爲,隨着監管政策的逐步落地,監管的力度也會越來越大,平臺要做的就是緊跟監管步伐,不斷進行自查和調整,在持續性地加強企業自身專業服務的同時,致力走合規發展之路,唯有如此平臺才能實現平臺可持續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