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 三個料理人

文 | 衛奕奕

還記得麥乳精嗎?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它絕對是家庭中奢侈品一般的存在,只有來了客人,纔會鄭重其事的衝上一杯。而小孩子們,通常會趁大人不在家的時候,翻出麥乳精的鐵罐偷偷地喫上幾口。

十年前,當時剛剛在網絡上走紅的海派清口演員周立波,因爲講了一個關於麥乳精的段子,成功的勾起了一波回憶殺。直至今天,互聯網上仍然不時能看到對於麥乳精的回憶與懷念。

這個曾經的“家庭必備品”,似乎一夜之間就消失在很多人的生活當中。

▍麥乳精到底是個啥?

2009年時,周立波在“笑侃三十年”裏有個段子,說去同學家做客,同學媽媽給衝了杯麥乳精,但拿起杯子一看,居然能透過杯子,看到對面。再一細看,杯底躺着五六粒麥乳精,同學媽媽還不斷勸說:“調一調,調一調。”

▲對於很多人來說,麥乳精伴隨着他們的成長

在那個物質並不充裕的年代,連麥乳精都是要省着泡的。

小孩子們當然不會滿足這樣“不解渴”的喫法,他們最鍾愛的,就是拿勺子舀起麥乳精直接送進嘴裏,嘎吱嘎吱地嚼着,嘴裏充滿着香甜的氣息,十分享受。

不過,這種喫法對於那個節儉的年代來說,顯得過於敗家,所以孩子們只能趁着大人不在家的時候,偷偷地喫上幾口,還要把麥乳精罐的位置復原擺好,以免漏出蛛絲馬跡,否則大概率逃不開一頓胖揍

麥乳精到底是什麼,值得當年的孩子們冒這麼大的風險?

▲麥乳精原料。圖/7788

麥乳精這個名字其實十分實在,三個字涵蓋了絕大多數的原料。

“麥”就是指“麥精”,以二梭大麥爲主要生產原料,經過發芽、焙制、糖化等工藝生產;

“乳”指的是麥乳精配方中所用的奶油、奶粉、煉乳等;

“精”則是指生產麥乳精時所用的葡萄糖、飴糖、麥精等原料,這些原料都有一定的糊精含量。

按照這一劃分,除了我們熟知的麥乳精和樂口福之外,還有很多固體飲料其實也屬於麥乳精類的,比如好立克、美祿以及阿華田。

▍世界上第一杯麥乳精是怎麼來的?

在麥乳精界,最著名的當屬好立克(Horlicks),在一百多年前,好立克也是世界上第一杯麥乳精。

▲Horlicks。圖/conveniencestore

在19世紀中期,嬰兒唯一的食品仍然是母乳,但一旦遇到母親因爲健康或者其它原因沒有奶的話,嬰兒的生存就會受到威脅。

1867年,德國化學家李比希發明了一種名爲“嬰兒湯”的產品,主要成分就是麥芽汁、小麥和牛奶,並在報紙上刊登廣告,成爲世界上最早的商業化的嬰兒配方奶。

當時,除了李比希這樣的化學家,還有很多公司也在研究和生產嬰兒食品,比如來自英國的霍立克(Horlick)兄弟。

▲威廉·霍立克(William Horlick)

哥哥詹姆斯·霍立克(James Horlick)是一位化學家,他爲一家嬰兒乾糧公司工作,他曾試圖在英國改造、生產“嬰兒湯”類的產品,但並沒有成功。

而他的弟弟威廉·霍立克(William Horlick)則於1869年移居到大西洋對岸的美國,4年後詹姆斯也來到芝加哥,兄弟倆成立了“J&W Horlicks”公司,生產嬰兒食品。

▲“J&W Horlicks”公司的工廠。圖/horl

1883年,兄弟倆生產的麥芽牛奶飲料獲得了美國第278967號專利,因爲他們生產的固體粉末飲料可以在熱水中衝調。1887年,這種飲料開始銷售時,正式命名爲“麥乳精”(malted milk)。

因爲固體粉末重量輕、易攜帶、不易腐爛、熱量還高,好立克很快就從嬰兒食品中出圈,成爲完美的應急包。

19世紀末20世紀初,極地探險家們開始進行探險,好立克公司也順應這股風潮對極地探險進行了贊助,麥乳精也被帶到了南極和北極。

▲好立克被帶到了極地。圖/Wikipedia

而登山家理查德·伯德(Richard Byrd)爲了紀念好立克公司3萬美元的贊助,還把南極羅斯冰架上的一座山脈命名爲“霍利克山脈”(Horlicks Mountains)。

除了極地探險,戰爭中也有麥乳精身影。一戰和二戰中,它都成爲士兵們補充能量的飲料,在二戰中甚至成爲盟軍機組人員逃生裝備的一部分。

在戰爭結束之後,麥乳精還出現在1948年的倫敦奧運會上。一百多年的時間,麥乳精從一種嬰兒食品變成了全球知名的飲料。

▍在中國,麥乳精曾貴爲奢侈品

對於除了港澳臺以外的中國人來說,好立克還是有些陌生感,更熟悉的其實還是國產麥乳精。

▲上海麥乳精

中國國產的第一杯麥乳精要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而製造出它的居然是家制藥廠——上海九福製藥廠。

九福製藥廠的創始人黃楚九在上海灘也是個傳奇人物,他早年賣眼藥、開診所、辦製藥廠,創辦了中國第一個製藥集團,後來又跨界娛樂圈,創辦了上海大世界。

▲上海大世界曾是最吸引市民的娛樂場所

然而1931年黃楚九過世後,他創辦的不少公司都遇到了經營困難,黃楚九女婿臧伯庸接管的九福製藥廠也不例外。

爲了應對公司困境,臧伯庸將目光對準了食品製造業。當時華福麥乳精(Ovomaltine,阿華田的原名)在上海賣得很火,於是九福製藥廠從瑞士引進配方,於1937年研製出國產的“樂口福麥乳精”。

樂口福麥乳精上市後賣得非常好,可是隨着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相繼爆發,局勢愈加動盪,進口的原料也受到影響,麥乳精的生產也面臨困境。

到1949年時,九福製藥廠只剩下11位員工,麥乳精也瀕於停產。

1953年,九福製藥廠首批公私合營,不再生產食品,樂口福麥乳精也就徹底停產了。

▲出口的樂口福。圖/7788

直至1961年,上海咖啡廠接管了這一產品,沿用“福”字商標,並取名爲樂口福,而當時生產的產品也主要是出口國外。

根據上海咖啡廠的記載,文革時,內銷樂口福的“福”字商標和名稱被視爲“四舊”,被迫將內銷樂口福改爲“上海牌麥乳精”,但銷量並未因此受到影響。

然而到了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由於巴西的可可豆不能進口,嚴重影響了麥乳精生產,於是上海咖啡廠就改良了配方,研究了不含可可粉的麥乳精,並進行營養強化,這就有了“上海牌強化麥乳精”

▲這是很多人記憶中的麥乳精。圖/文匯報

隨後“創新”成果不斷,先後出現了“人蔘麥乳精”、“椰蓉麥乳精”、“紅棗麥乳精”等產品。

上海麥乳精越賣越火,其它地方的食品廠也加入了生產麥乳精的行列。

1985年全國麥乳精優質產品首屆評比會議在天津舉行,評出了6家國家麥乳精優質食品:

1、上海市上海咖啡廠福字牌樂口福;2、上海市乳品二廠光明牌麥乳精(可可型);3、廣東省廣州乳製品廠廣州牌麥乳精;4、江蘇省無錫市乳品廠太湖牌強化麥乳精;5、天津市長城食品廠長城牌可可杏仁麥乳精;6、黑龍江省完達山食品廠萬達牌可可型與強化型麥乳精。

▲天津麥乳精

到了1990年代之後,隨着物質逐漸充裕起來,麥乳精也顯得沒那麼“珍貴”了,就連曾經的麥乳精第一品牌,“福”牌樂口福也被轉給了瑞士諾華公司,後來又幾經輾轉,但已沒了往日的風光。

▍萬萬沒想到,阿華田也是一種麥乳精

到了85後、90後長身體的時候,麥乳精已經不再流行了,當時在電視上霸屏的是來自國外的高樂高和阿華田。

很多家長都會買來給孩子補充營養,但事實上,阿華田也是麥乳精啊。

而阿華田同期的競爭對手高樂高卻並不屬於麥乳精,因爲它的主要成分是可可粉,並不包含麥芽和乳類成分。

▲和很多麥乳精一樣,大家發現阿華田最好喫的方法也是幹喫,所以阿華田公司乾脆生產了幹喫的機智豆,這也是很多人小時候鍾愛的零食

1904年,阿華田誕生於瑞士,它的德文是Ovomaltine,“ovum”是雞蛋,“malt”是麥芽,名字像麥乳精一樣直白,後來阿華田纔在配方中添加可可粉。

一開始,阿華田在瑞士是很多冰雪運動後的指定飲品,因爲一杯剛衝好的阿華田,既暖身又能補充體力。然而到了東方,它卻搖身一變,成了“滋補佳品”。

不管是在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還是40年代的香港,阿華田的廣告都是作爲營養品出現的,看來全世界的麥乳精在最開始營銷時,思路都差不多。

▲上世紀30年代,華福麥乳精(阿華田原名)的廣告

直到上世紀70年代,阿華田在香港推出新的營銷策略,它才漸漸成爲一款大衆飲品。如今,在香港很多的茶餐廳中,仍然能發現阿華田的蹤影。

不過,阿華田針對小孩子的營銷卻一直沒有改變。

1988年,阿華田在香港推出電視廣告,以大力海盜和小朋友“掰手腕”爲背景,喝完一杯阿華田的小男孩,力氣大增,最終贏了大力海盜。

1997年,阿華田在內地的電視廣告中,喝了阿華田的小朋友會變聰明,可以將老師出的數學難題輕鬆解決,以至於大家都說“喝阿華田的小朋友真是了不起”。

如今,我們當然都知道了,阿華田並沒有這麼神奇。

▍很多的美食註定是人生過客

如今,麥乳精當然已經不流行了,甚至是難覓蹤影。所以,在論壇上、社交網站上,經常會有人問,麥乳精怎麼就消失了?好想再買一罐啊。

其實,只要稍微細心或者用心一點,就會發現當年的樂口福也好、強化麥乳精也好在電商網站上都有存在,買到並不費事。

出現這種尷尬局面的原因其實是,麥乳精對於當代人的生活已經毫不重要了。

▲有報道說,在上海還有售賣麥乳精的商超,也只是偶爾有上了年紀的老人會來買一罐

在物質匱乏年代,麥乳精中所含的麥芽、乳粉、蛋粉等配料,確實能夠起到補充營養的作用,但現在,這些營養元素並不缺乏,也有了更好的替代品。

此外,超過30%的糖含量,也會讓現代人擔心多喝上幾口,糖攝入是不是就會超標的問題。

更何況,麥乳精的味道也並非是那樣的不可替代,再加上衝調飲料相對於即飲飲料來說,並不算方便,所以就連阿華田,最常見到它的地方也是奶茶店。

很多因素都註定麥乳精不會再有往日的輝煌了。

工業、科技、時代的每一個微小變化,都會不經意間影響到我們的生活。物質在變化,人的生活方式在變化,有些美食註定會走進歷史書中。

像麥乳精一樣,它們或許還會成爲我們某一天回憶的細節,但很難再成爲生活的主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