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是二战结束后美国经历的第一次大规模外战,这场历时三年的战争对美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令人奇怪的是,不论美国平民还是政府高层,都对这场战争选择了刻意遗忘。好莱坞拍摄了数不清的有关二战和越战题材的电影,但反映朝鲜战争的电影却寥寥无几。不仅如此,就连讲述朝鲜战争的书籍也屈指可数。

那么美国人为何要这样做呢?有人说是因为朝鲜战争没打赢,这也许是一个原因,但却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因为越战美国同样也没打赢,但越战纪念碑在战争结束后7年就落成了,而朝鲜战争纪念碑却是在战争结束42年后才落成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美国人要刻意将这场战争遗忘呢?美国著名政论家约瑟夫.古尔登在自己的著作《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中给出了答案。

他在书中这样写道:“在美国众多不愉快的经历中,朝战算是相当严重的一个。在这种场战争中,美国下了重注,也说了大话,却最终没有能力兑现。在整整两年的谈判期间美国受尽了羞辱,伤亡有增无减,而我们的对手只是一个看似庞大实则一贫如洗的农业国。美国为了维持所谓强制性的全球秩序吃尽了苦头。因此当这场战争结束时,大多数美国人都急于把它从记忆中抹去!”

古尔登所说的“说了大话,却最终没能力兑现”指的是什么呢?我们仅举两个例子就明白了。仁川登陆后,美军一路北进,先头部队甚至打到了鸭绿江边。麦克阿瑟因此豪言圣诞节前就可以结束战争让“孩子们回家”,然而不久后美军就被志愿军从鸭绿江边赶回到了三八线以南地区,麦克阿瑟的豪言也成了不折不扣的大笑话。

李奇微上任后,美军开始和我军谈判。谈判过程中美方提出了所谓的“海空优势补偿论”,蛮横地要求志愿军让出1.2万平方公里作为停战的基础。遭到我方的拒绝后,美方谈判代表公然叫嚣:让飞机和大炮去讲理吧!李奇微更是狂言:“以我们联合国军的威力,可以轻松达到我方代表团所要求的分界线位置。”随后美第8集团军在范弗里特的指挥下发起了夏季攻势,结果美军猛攻一个月仅仅占领了179平方公里土地,却付出了22000多人的伤亡代价。

麦克阿瑟和李奇微作为“联合国军”的第一任和第二任总司令都在自己的任期内说了大话,但最终都以惨败收场,这让美方谈判代表丢尽了面子。克拉克上任后力图扭转战局,但却在上甘岭战役中遭到惨重损失,金城战役中又坐视5万韩军被消灭。此后急于从朝鲜战场上脱身的美国人先是在停战谈判中做了许多让步,接着又不断对李承晚施压,这才最终结束了朝鲜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美国耗费了数百亿美元,付出了17万人的伤亡代价,却为我国做了嫁衣,使新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美国人选择性地遗忘这场战场也就不奇怪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