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台湾的引人注目,澎湖列岛则一直显得默默无闻。新闻上很少见到它的身影,偶尔几次也大多是与飞机失事有关。近几十年来,已有十多起空难发生在澎湖空域,因此澎湖也被一些媒体称为“东方百慕大”。

澎湖列岛位于福建和台湾的中间,由64个岛屿组成,其中有人居住的也有20个。整个列岛都是海底大陆架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澎湖本岛的面积达到64多平方公里,是台湾海峡中非常优良的港口。

人类很早就居住在澎湖列岛上,在该列岛之一的虎井屿上,有一座沉在水下的古城。古城墙呈十字形状,仿佛一个放倒的十字架,墙体正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墙体岩石之间还有填充物,基本上可以确定是人造建筑。

根据考古专家的分析,虎井沉城的历史可能达到1.2—1.8万年,并且与在琉球发现的早期海底祭台非常接近,生活在澎湖列岛的古人类可能与古琉球国有很大的关联。

另一方面,在秦汉时期就有来自大陆的人类到达过澎湖列岛,留下了石斧等遗物。宋代时,澎湖正式列入中国版图,隶属于泉州府。宋朝末期,大量来自大陆的移民逃到澎湖列岛上生活,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元朝在1292年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这些居民。明朝郑和下西洋时,把澎湖列岛标注为“平湖屿”。

别看福建到澎湖、乃至台湾的距离并不算很远,但是在古代落后的航海技术条件下,这条海路并不好走。中国东部沿海的洋流,受到季风影响,从大陆出发的海船,一年四季都是逆风逆流,而且面向太平洋,风大浪急,危险性很高。

因此,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无论是到台湾澎湖、还是日本,海路都不很方便。可能这也是古代中国不乐意向海洋方向拓展的原因之一吧。澎湖附近海域的气候和海情都比较复杂,有时还有磁异常现象,在这一带失事的轮船和飞机,多半都与此有关。

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其实早就面临着来自海上的对手。一开始是葡萄牙人,后来变成荷兰人。荷兰人尤其对台湾和澎湖感兴趣,企图把这里当作殖民地和东方的贸易中心。

1604年,荷兰人的先遣部队占据澎湖。明朝政府发现后,派沈有容率50艘战船抵达澎湖,将荷兰人赶走,并在岛上建碑记念此事。

荷兰人了解到明朝的实力和保卫领土的决心后,耐心等了二十年,积攒到一定的武力,才敢再次侵入澎湖。明朝水师针锋相对,坚决使用武力驱逐。当时明军已经大量使用佛朗机炮,虽然战船比荷兰小,但船只的数量多,炮的总数也不少。

1624年,明朝与荷兰在澎湖发生大规模海战,又一次粉碎了荷兰人对澎湖的野心。荷兰人只好转而侵略台湾。明朝此时已经进入内忧外患的朝代末期,无力继续追击荷兰人。

1661年,郑成功为了建立反清根据地,以澎湖为跳板,收复台湾,终于彻底赶跑了荷兰人。

清朝统一台湾时,同样是以澎湖为中转基地,发起收复台湾之战。事实上,澎湖被清军攻占后,郑氏便投降了,清军根本无需踏上台湾本岛,就完成了统一。

明末清初时,中国的科技水平和海军力量,与西方强国相差并不很远。但是,清朝的全面海禁政策,使中国被世界先进科技慢慢抛离。等到英国战舰重新出现在中国海岸线上时,已经不再是中国水师能够抵御得了。更何况,清朝水师还远不及明朝。

到了清末,法国人又开始打台湾和澎湖的主意。1884年,清军的新式海军在澎湖与法军展开激战,阻止了法军的侵略企图。这也是鸦片战争后,清军在战场上难得的胜利。

此战后,清朝在1887年设立台湾省,将澎湖归入台湾的管辖下。可以说,澎湖列岛是中国军民抗击外国侵略和统一祖国领土的见证,从明朝开始,围绕着澎湖列岛发生过多次海战,荷兰人、法国人都被中国击败。澎湖和台湾一直是毋庸置疑的中国领土。

但是,甲午战争后,日本人轻轻松松占领了日思夜想的澎湖,进而占领台湾。直到整整半个世纪后,这片国土才重新回归到祖国。此后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参考资料:《澎湖列岛》、《郑氏史料初编》、《清史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