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抓手腕,才是牵孩子过马路最安全的方法。有了这条中心线,即使碰到有斑马线却没有红绿灯或者没有红绿灯、斑马线的小街小巷,也能帮助妈妈看清路况,分辨是否有转弯车辆等,从而保障孩子和自己的步行安全。

道路千万条 安全第一条

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约有22000名儿童因交通事故而死伤。换一种说法,平均每小时有3个孩子在交通事故中受伤或死亡。交通意外伤害,已经成为我国14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的第二大死因(仅次于溺水)。对于15-19岁的青少年来说,交通事故是致死第一原因。另外,在交通意外导致儿童死伤的案例中,有38%的孩子是步行。

许多家长也许认为,自己带小孩过马路的时候可注意了。但您真的用对方法了吗?

抓手腕,才是牵孩子过马路最安全的方法

带孩子出门,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切记看护者和孩子之间保持一臂的安全距离。这样才能保证发生任何意外情况时,家长能够迅速做出反应,拉住孩子。鉴于马路上的路况复杂,最好在过马路的时候,家长尽可能牵住孩子的手,尤其是要牵住孩子的手腕。

原因很简单:相比于牵手,牵孩子手腕,更能让爸爸妈妈牢牢地抓住孩子,而不至于在孩子扭动时或者因为手出汗滑而松手,孩子脱离自己的控制范围,从而引发不可逆转的伤亡事故。

尤其是比较调皮、好动的孩子,牵手腕更能保证孩子在成人看护者的控制范围内,是一种相对更安全的出行方式。

虽然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但能够在关键时刻确保孩子的生命安全,建议所有的妈妈们都要用起来哦。

Tips:对于不会走或者处于学步期的孩子,最好是抱着孩子或者用推车推着孩子。但需要注意的是,孩子乘坐推车,一定要确保孩子的身体是被推车安全带固定住的。

一条中心线+3个动作,牢记过马路安全守则

这是一个可能大家都知道,但日常操作却经常忽视的方面。为了孩子的安全,请从现在起,一定要记住:一条线和三步骤,才能安全过马路。

一条 “中心线”,就是道路中分隔上行、下行车辆的那条黄色的线。

所有车辆在正常行驶过程中都不能随意穿越。这条线的存在,提醒妈妈们在过马路时,一定要先注意身体左方车流情况;在走到中心线位置时,而是要留意身体右方的车辆情况。

有了这条中心线,即使碰到有斑马线却没有红绿灯或者没有红绿灯、斑马线的小街小巷,也能帮助妈妈看清路况,分辨是否有转弯车辆等,从而保障孩子和自己的步行安全。

3步动作:一慢二看三通过。

心中有马路中心线的概念,然后在过马路时,首先要放慢行走的速度。因为只有走路的速度慢下来,才能有机会看清楚路况。然后,一定要仔细地看,先左方后右方,确认没有车辆后再穿行。“通过”马路永远是在完成“看”的动作后进行的。

保证孩子安全,这8点父母必须知道:

这是保证道路安全的底线。永远带孩子走斑马线,而不是随意在马路上穿行。另外,严格按照红绿信号灯指示穿行马路,尤其当绿灯闪烁时,千万不能为了争抢几秒钟的时间而拉着孩子奔跑,或者抱着、推车孩子跑,都是不可取的。

过马路的一大禁忌就是速度过快,尤其是拉着孩子跑。导致家长没有时间观察路况,也容易令孩子在奔跑中脱手摔倒在路上。另外,还要教育孩子不能在过马路时奔跑、打闹。

所有车辆都有盲区,尤其是体型较大的车辆,如卡车、公交车。通常在转弯时,可能驾驶员是看不到正在穿行马路的行人的。就普通汽车而言,车头周围,尤其是车大灯左右两侧是盲区,其中靠右侧车大灯部位是最严重的盲区;另外,靠近右侧车门一直到右侧车身后方,也是盲区。

在信号灯时,不要牵着孩子等在最前面。相对的,应该站在安全的后方,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观察路况,另一方面确保孩子不在大型车辆的内轮差范围内。

现实中,有太多因为家长玩手机而疏忽照看孩子而酿成惨剧的案例。建议妈妈们一定要专心带孩子过马路,不要看手机、接电话,也不要只顾着和旁边人聊天。

碰到孩子哭闹或者其它意外情况,家长一定不要慌张,更不要随意在马路中间停下来,而是要先过马路,再查看孩子的问题。

比如自行车、平衡车、滑板车,都不能让孩子骑着过马路,而是要让孩子下车,牵手过马路,到达安全地带后再开始骑行。最好不要让孩子道路上骑车,人行道上也不安全。

碰到右转车辆,一定要确认司机是否看到你,并停车让行后再通过,切不可自己猜测并随意前进。

道路安全教育,3岁必须开始

3-6岁的学龄前儿童,进入幼儿园之后,开始慢慢树立起规则意识,也能明白大人讲的一些道理。这时,就可以慢慢地向孩子传递道路安全的知识。如果小时候没有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等孩子进入青春期,他们失控的行为可能引发交通事故的风险会更高。

•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通过爸爸妈妈日常中正确的行为传授,让孩子自己观察学习,然后合适的机会再用事例加强一下印象,点滴中就能帮助宝宝树立道路安全意识。比如,带孩子走斑马线、等红绿灯,在路肩上行走,不“中国式过马路”等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