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抓手腕,纔是牽孩子過馬路最安全的方法。有了這條中心線,即使碰到有斑馬線卻沒有紅綠燈或者沒有紅綠燈、斑馬線的小街小巷,也能幫助媽媽看清路況,分辨是否有轉彎車輛等,從而保障孩子和自己的步行安全。

道路千萬條 安全第一條

中國疾控中心的數據顯示:中國每年約有22000名兒童因交通事故而死傷。換一種說法,平均每小時有3個孩子在交通事故中受傷或死亡。交通意外傷害,已經成爲我國14歲以下兒童意外傷害的第二大死因(僅次於溺水)。對於15-19歲的青少年來說,交通事故是致死第一原因。另外,在交通意外導致兒童死傷的案例中,有38%的孩子是步行。

許多家長也許認爲,自己帶小孩過馬路的時候可注意了。但您真的用對方法了嗎?

抓手腕,纔是牽孩子過馬路最安全的方法

帶孩子出門,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切記看護者和孩子之間保持一臂的安全距離。這樣才能保證發生任何意外情況時,家長能夠迅速做出反應,拉住孩子。鑑於馬路上的路況複雜,最好在過馬路的時候,家長儘可能牽住孩子的手,尤其是要牽住孩子的手腕。

原因很簡單:相比於牽手,牽孩子手腕,更能讓爸爸媽媽牢牢地抓住孩子,而不至於在孩子扭動時或者因爲手出汗滑而鬆手,孩子脫離自己的控制範圍,從而引發不可逆轉的傷亡事故。

尤其是比較調皮、好動的孩子,牽手腕更能保證孩子在成人看護者的控制範圍內,是一種相對更安全的出行方式。

雖然是一個簡單的動作,但能夠在關鍵時刻確保孩子的生命安全,建議所有的媽媽們都要用起來哦。

Tips:對於不會走或者處於學步期的孩子,最好是抱着孩子或者用推車推着孩子。但需要注意的是,孩子乘坐推車,一定要確保孩子的身體是被推車安全帶固定住的。

一條中心線+3個動作,牢記過馬路安全守則

這是一個可能大家都知道,但日常操作卻經常忽視的方面。爲了孩子的安全,請從現在起,一定要記住:一條線和三步驟,才能安全過馬路。

一條 “中心線”,就是道路中分隔上行、下行車輛的那條黃色的線。

所有車輛在正常行駛過程中都不能隨意穿越。這條線的存在,提醒媽媽們在過馬路時,一定要先注意身體左方車流情況;在走到中心線位置時,而是要留意身體右方的車輛情況。

有了這條中心線,即使碰到有斑馬線卻沒有紅綠燈或者沒有紅綠燈、斑馬線的小街小巷,也能幫助媽媽看清路況,分辨是否有轉彎車輛等,從而保障孩子和自己的步行安全。

3步動作:一慢二看三通過。

心中有馬路中心線的概念,然後在過馬路時,首先要放慢行走的速度。因爲只有走路的速度慢下來,纔能有機會看清楚路況。然後,一定要仔細地看,先左方後右方,確認沒有車輛後再穿行。“通過”馬路永遠是在完成“看”的動作後進行的。

保證孩子安全,這8點父母必須知道:

這是保證道路安全的底線。永遠帶孩子走斑馬線,而不是隨意在馬路上穿行。另外,嚴格按照紅綠信號燈指示穿行馬路,尤其當綠燈閃爍時,千萬不能爲了爭搶幾秒鐘的時間而拉着孩子奔跑,或者抱着、推車孩子跑,都是不可取的。

過馬路的一大禁忌就是速度過快,尤其是拉着孩子跑。導致家長沒有時間觀察路況,也容易令孩子在奔跑中脫手摔倒在路上。另外,還要教育孩子不能在過馬路時奔跑、打鬧。

所有車輛都有盲區,尤其是體型較大的車輛,如卡車、公交車。通常在轉彎時,可能駕駛員是看不到正在穿行馬路的行人的。就普通汽車而言,車頭周圍,尤其是車大燈左右兩側是盲區,其中靠右側車大燈部位是最嚴重的盲區;另外,靠近右側車門一直到右側車身後方,也是盲區。

在信號燈時,不要牽着孩子等在最前面。相對的,應該站在安全的後方,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觀察路況,另一方面確保孩子不在大型車輛的內輪差範圍內。

現實中,有太多因爲家長玩手機而疏忽照看孩子而釀成慘劇的案例。建議媽媽們一定要專心帶孩子過馬路,不要看手機、接電話,也不要只顧着和旁邊人聊天。

碰到孩子哭鬧或者其它意外情況,家長一定不要慌張,更不要隨意在馬路中間停下來,而是要先過馬路,再查看孩子的問題。

比如自行車、平衡車、滑板車,都不能讓孩子騎着過馬路,而是要讓孩子下車,牽手過馬路,到達安全地帶後再開始騎行。最好不要讓孩子道路上騎車,人行道上也不安全。

碰到右轉車輛,一定要確認司機是否看到你,並停車讓行後再通過,切不可自己猜測並隨意前進。

道路安全教育,3歲必須開始

3-6歲的學齡前兒童,進入幼兒園之後,開始慢慢樹立起規則意識,也能明白大人講的一些道理。這時,就可以慢慢地向孩子傳遞道路安全的知識。如果小時候沒有樹立良好的安全意識,等孩子進入青春期,他們失控的行爲可能引發交通事故的風險會更高。

• 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通過爸爸媽媽日常中正確的行爲傳授,讓孩子自己觀察學習,然後合適的機會再用事例加強一下印象,點滴中就能幫助寶寶樹立道路安全意識。比如,帶孩子走斑馬線、等紅綠燈,在路肩上行走,不“中國式過馬路”等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