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實如果學校的相關領1導按照行政人員身份,管理員學校的話,老師們的怨念也不會那麼深。而不少農村學校本身就很缺教師,任務只能壓給普通老師,面對繁重的教學壓力,老師不去抱怨纔是不正常的。

新的學期到來,學校開始安排各個老師的課程,毫無疑問每個老師基本上都是有十幾門課。衆多老師都是小聲吐槽抱怨,只是有幾個年輕教師“不懂規矩”聲音有些高質疑:“爲什麼70個老師卻有3個人不擔課,6個人只擔任 一門課?”有老教師好心給她解釋:“那幾個是校領導,平時管理學校比較忙,所以不擔任太多課程。”“校領導不是老師?不和老師一樣評職稱?他們管理學校沒給他們發額外補貼?”年輕教師繼續質疑的時候,卻沒有發現周圍一片安靜,相關領導臉瞬間黑了下來,教導主任說了句“散會!” 會議在一種詭異的氛圍中結束。

難道是教師鐵石心腸,非要校長擔課?

1校領導該不該擔課問題的來由

其實關於校領導應不應該擔任課頭的爭論由來已久,而這一問題隨着職稱的評定製度的設立越來越激烈。一方面相關的領導不用擔任學科,或者只擔任體育、音樂等科目,但是在教師職稱評定時又有各種照顧,因此教師纔會怨念很深。很多人都說在上世紀80年代基本上校領導都擔任科目。其實在我看來,以前和現在基本上沒有什麼大的變化。只不過以前課節少,所以擔個一科相關領1導還可以做做樣子,但是現在課節都相當多,做樣子很可能會弄巧成拙。

2脫離一線,導致主管人員和一線人員逐漸脫節

很多教師對於教育上的各種政策,經常吐槽不斷,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因爲部分上級早已脫離一線,因此和一線教師之間有一定的脫節。比如之前相關領導曾經當衆說出教師“上課不講下課講”,就讓很多教師懷疑自己的耳朵聽錯了,因爲這根本不是來自一線調研的結果,而是網絡宣揚的信息,把這樣的信息拿出來說事,一線工作者作何感想可想而知!

而在學校內部,這一問題也十分凸顯,在以前公立學校也就一正二副三個校長,並且他們也需要代課,正校長代自然課,兩位副校長,一個代思想,一個代歷史,這都是很平常的事情。不過科目比較少,壓力也不大。而如今40人的教師羣體,就有十來個相關領1導且名頭衆多。而這些領1導擔的課節大減,最低減少一半。而不少農村學校本身就很缺教師,任務只能壓給普通老師,面對繁重的教學壓力,老師不去抱怨纔是不正常的。可以說不少一線老師對此都怨念很深。

3最大的問題來自於利益的糾纏

其實如果學校的相關領1導按照行政人員身份,管理員學校的話,老師們的怨念也不會那麼深。但是相關的領1導,依然屬於教師,在職稱的評定上佔用的依然是教師名額。而一個學校的高級職稱和中級職稱的比例固定,這些領導不退休,那麼其他老師就沒有機會。有的老教師就調侃,要知道一個學校有多少高級職稱,只要看看有多少校領1導就行了。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們能們願意嗎?你不在一線教學,卻佔有一線教師的各種福利,合理嗎?

如果職稱的評定分爲行政人員職稱評定和一線教師職稱評定,並且相互不佔名額。矛盾也就不會這麼突出。

佩弦教育語:

一線教師並非鐵石心腸,也不是瞎子,看不到領導們各種應酬的艱辛,也不是看不到相關領導因爲公務繁忙,老師們求的只是一種公平。他們理解不了,爲什麼沒有幹一線的工作,卻能夠享受一線的福利,這纔是教師們最在意的。在我看來,問題的關鍵——職稱制度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