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學生高中以前我們都基本上在自己省份內求學,上大學後則可能天南海北遠走他方。很多學生都會因爲生活習慣等方面原因,經歷一個由不適到適應的過程,最後學校所在地甚至變成自己第二個故鄉。很少有人因此選擇退學復讀的,不過最近就瞭解到一個河南考生到四川上學,因爲怕辣,想要退學復讀。這讓我想起自己一個南方同學到北方求學的經歷。

他是這樣給我說的:“我作爲一個南方人,剛來北京前三個月簡直想死,感覺什麼都不好,喫的東西也不習慣,買東西也不方便,晚上街邊沒有小商販冷冷清清的,特別是天通苑這邊,晚上黑黢黢的,沒有一點菸火氣息。但是待久了以後,我慢慢地適應了這個城市,找了個游泳館辦了游泳卡,沒事就去遊個泳,跟那些“澡油子”在澡堂子也能玩一天。我的意思是說,如果你能試着融入環境,而不是排斥環境,你也能生活得很開心”他說的試着融入環境,而不是排斥環境就是我們適應的關鍵。

第一,這位大學生新生你必須要清楚一點,你已經成年人,適應大學生活環境是首選。

河南主要以麪食爲主,而四川川味以麻辣爲主,飲食上的差距也許讓你暫時不適應,一旦你愛上川味,我想你都不會想要離開四川了。要相信人的適應能力是很強大的!

作爲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多年學習你肯定知道人是環境進化的產物。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你不能適應大學生活環境,你這種思想觀念是進步呢?還是退化呢?你必須要清楚,任何環境都不可能爲一個人去做改變,而是人去主動適應新的環境。既然你已經考入大學,目的非常明確,是爲求學而來,你的重點就應該放在怎樣想辦法完成學業上面,而不是苛責於環境。所以說,你的適應能力本身就證明你是否優秀呢。

第二,退學容易,但是你想過怎樣和父母交代沒有?那些父老鄉親背後該怎樣議論你父母?

要學退學,那太容易了,打上報告遞上申請,批准就可以走人了。正如徐志摩的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地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多瀟灑啊,多牛氣啊。可是你想過沒有,父母爲了你能考上大學,已經付出多少艱辛了,付出多少汗水與心血了。你又如何給他們一個交代呢?上了大學還要當逃兵,你父母能抬得起頭嗎?他們內心該有心痛啊。想想這些,你還敢再動退學的念頭嗎?何況今年這個原因退學,明年會不會有新的原因,除非在你家附近就有大學。

第三,適應環境能力與人的喫苦精神有關,你那麼多同學都能接受新環境,你怎麼就不行?

我有兩個高中同學,也是我的好哥們,當年同時考入重慶大學。後來我們聊天時,他們對我講,在大草原上過慣了,到了重慶這地方開始是真不適應,一是飯菜,二是天氣。但是咬咬牙也就過來了,不就四年嗎。別人能堅持,我憑什麼就不能。再者說了,一個人脖子上面頂着一個腦袋,我缺啥少啥?大不了就多喫點苦頭,多流點汗水嘛。只有喫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聽着同學的話,我就笑,我說這話非常有勵志作用,我也受教了。

結束語:

退學,相當於當了逃兵,人生還有多少次機會可供你潰敗啊。今天如果你真退學了,將來再遇到困難,你肯定想得到的還是選擇逃避,因爲我骨子壓根就充滿着懦弱,不敢向自己發起激戰,讓今天的你超越昨天的你。不知道我說出上面這番話時,這位同學是否感覺你內心有一股力量在升騰?如果有,說明你還是有血性的男人,不就是喫辣嘛。打消你退學的念頭吧,紮下根來,以學業爲主,力爭讓你的四年大學生活滿堂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