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降費壓力大公司向基金經理開刀)

手續費的下行壓力,正促使基金公司削減費用,向基金經理開刀。

基金研究公司Fitz Partners的分析顯示,在過去的兩年裏,基金公司支付給投研人員的費用下降了12.7%,而基金公司的整體管理費用也下降了約14%,行業利潤下滑的趨勢仍在繼續。

自2015年以來,基金公司獲得的總體管理費不斷下降,但支付給基金經理的資產配置和選股費用(即投資顧問費)並沒有以同樣的速度下降,反而在近期開始有所反彈。

Fitz的研究顯示,投資諮詢費用是基金公司最不願意削減的。儘管市場出現投資諮詢費水平明顯下降,但這一降幅仍低於總管理費。一方面,在增收乏力前提下,有降費壓力來自投資者和分銷商,但另一方面,基金公司對投資諮詢定價卻缺乏彈性,因爲作爲資管團隊的報酬來源,往往決定了人才的去留,而人才又是基金公司的核心。

目前,費率戰仍在繼續。價格戰對主動管理業務模式構成了挑戰,這種模式往往更依賴成本高昂的人力。在被動基金提供商中,基金費率的“逐底競爭”尤爲激烈,富達去年推出了首隻“零費率”指數基金。

一些主動管理型基金公司提出了新的定價結構,以求保護收入來源,與被動型基金公司展開競爭。最引人注目的例子是富達和安聯全球最近推出的可變定價模型。可變定價會收取較低的日常管理費用,在基金表現較好時會收取一部分額外費用來增加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公司策略則是以技術替代基金經理的工作,通過量化投資、AI選股等等,降低對投研人員的需求。(姚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