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瓷器发展历程中,明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这个时期的瓷器不但产量丰富,而且品类繁多。而在明朝的永乐和宣德年间,这两个时期的青花瓷都别具特色,如果真的遇到了这个时期的青花瓷,我们要如何进行鉴赏呢?

明永乐 青花灵芝纹碗 故宫博物院藏一、看瓷器上的釉面

虽然永乐与宣德年间的瓷器十分相似,但这两者的釉面还是有区别的:永乐年间的瓷器釉面十分细腻。而宣德年间的瓷器更为肥厚,而且大多会出现桔皮釉。所谓桔皮釉,就是瓷器釉面上有小孔,这些小孔有如桔皮,并因此而得名。

明永乐 青花海水纹香炉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宣德瓷器橘皮纹二、看瓷器的釉色和釉料

永乐和宣德年间的瓷器,用釉十分讲究。例如永宣年间的青花瓷,上面就用到了一种被称为“苏麻离青”的青料,这种青料来自于波斯,发色蓝中带黑,色彩浓艳,但由于含有含铁量高,因此也会出现黑斑和黑点。

明宣德 青花松竹梅纹盘 故宫博物院藏

明永乐 青花折枝瑞果纹梅瓶 故宫博物院藏三、看瓷器的器型

永乐与宣德年间的瓷器,受到外来文化的深远影响,因此出现了大量新的瓷器器型。例如天球瓶、宝月瓶、绶带耳葫芦扁壶、三系盖罐、波斯风格的执壶等。这些器型在清朝多有沿用,可见其影响之深远。四、看瓷器的胎料

无论是永乐年间,还是宣德年间,烧制出的瓷器胎质都很不错。但相比于永乐瓷器,宣德年间烧制出的瓷器胎体会比永乐年间的更厚重,胎质也更为细腻。

明宣德 青花缠枝花纹天球瓶 故宫博物院藏

明永乐 青花缠枝莲双环耳宝月瓶 故宫博物院藏五、看瓷器的底足

明朝永乐年间,工匠们烧制瓷器,一般是垫砂烧制,因此底足上粘上了不少窑粘,看起来自然非常粗糙,但如果将如此粗糙的瓷器进贡给朝廷,可是要惹上杀身之祸的,所以工匠们在烧制好瓷器之后会对底足进行打磨。而到了宣德年间,瓷器烧制工艺改善,底足也变成了釉底。此外,永宣年间的瓷器会有少量的火石红,这种火石红一般只出现在在胎和釉面交接的位置上。

明永乐 青花缠枝牡丹纹军持 底部 故宫博物院藏

明宣德 青花缠枝莲纹执壶 底部 故宫博物院藏

六、看瓷器的纹饰

这一时期烧制的瓷器上,不仅有山水人物、动物花鸟,还绘制着牡丹纹、菊纹、松竹梅等中国传统的植物纹饰,此外八角星、菱形、多角形、阿拉伯文等来自伊斯兰文化的纹饰也十分盛行。瓷器上的这些丰富的纹饰,也见证了当时中西文化的交流。

明永乐 青花阿拉伯文盘座 故宫博物院藏

明宣德 青花人物纹高足碗 故宫博物院藏

作为一个刚刚入门的瓷器收藏者,如果对永乐和宣德年间的瓷器了解不深,可以从这六个方面对这一时期的瓷器进行鉴赏。如果各位藏友还有其他鉴赏心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