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餘額寶2013年6月成立的時候,可以說是一枝獨秀,但是,隨着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同類的“寶寶類”理財產品越來越多,許多銀行也推出了自己寶寶類產品,如:平安銀行的“平安盈”、民生銀行的“如意寶”、興業銀行推出的“興業寶”和“掌櫃錢包”等等也搶佔了不少市場份額。先是在2017年12月,天弘基金宣佈餘額寶單日限購2萬元,超出2萬不予受理,後來2018年6月,對餘額寶轉出到銀行的額度進行了調整:從限額5萬元降低到1萬元,這些措施可能也導致了許多餘額寶資金的流失。

天弘餘額寶貨幣市場基金總資產已連續五個季度下降。數據顯示,按當前匯率折算後的餘額寶最新規模約爲1440億美元,落後於摩根大通(112.37,2.50,2.28%)和富達的貨幣基金,位列全球第三,而在去年一季末,餘額寶規模幾乎爲第二名的兩倍。

2018年一季度的時候,餘額寶的總規模有16800多億,而到了今年6月份,餘額寶總規模銳減到10335億,下降非常明顯,也失去了全球第一大貨幣型基金的寶座。

曾經的餘額寶,叱吒風雲,隨用隨取的收益率高達7%,憑藉使用方便、收益高、風險低的特點,餘額寶迅速成爲全球第一大基金。

然而,當餘額寶有了如此龐大的體量以後,它其中的風險也就越來越高了。尤其是萬一發生一個黑天鵝事件,大家全去擠兌現金,由於餘額寶的錢在投資、在週轉,不可能把這麼多用戶的錢立馬還上。所以,規模意味着風險,就像一個小冰山,也會讓曾經世界最頂級的泰坦尼克,沉入海底。究其原因,我認爲可能有以下幾點吧:

一、餘額寶收益率大幅下降,吸引力越來越小:

資本都是逐利的,如果無利可圖,其吸引力自然會大幅下降,今天餘額寶7天年化收益率爲2.29%,比同期債券逆回購的收益率還低,把錢存在餘額寶除了方便、已經不怎麼賺錢了,下圖爲餘額寶最近幾年收益率的變化情況,可以看出,餘額寶的收益率越來越低了!

二、互聯網同類理財產品迅速發展,搶佔了部分市場份額:

餘額寶2013年6月成立的時候,可以說是一枝獨秀,但是,隨着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同類的“寶寶類”理財產品越來越多,許多銀行也推出了自己寶寶類產品,如:平安銀行的“平安盈”、民生銀行的“如意寶”、興業銀行推出的“興業寶”和“掌櫃錢包”等等也搶佔了不少市場份額!

三、餘額寶主動限購限額,影響了自身發展規模:

先是在2017年12月,天弘基金宣佈餘額寶單日限購2萬元,超出2萬不予受理,後來2018年6月,對餘額寶轉出到銀行的額度進行了調整:從限額5萬元降低到1萬元,這些措施可能也導致了許多餘額寶資金的流失!

另外,現在的年輕人超前消費、過度消費越來越普遍,年輕人負債越來越多,基本上沒有什麼錢可以存到餘額寶,也是影響餘額寶規模的一個原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