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个问题:

亲人去世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有一个高赞回答,戳中了无数人的心。

以前很怕鬼,可是现在希望世界上真的有鬼。

如果世界上真有鬼

电影《第六感》中,讲述了一个令人意外的故事:

小男孩科尔性格孤僻被同学喊做怪胎,他从来都形单影只没有人愿意跟他玩。

他总是会做一些奇怪的事情,说一些奇怪的话,因为他能看到鬼魂。

没有人相信科尔说的话,就连科尔的妈妈都认为他是心理有问题,送他去看心理医生。

直到有一天,在妈妈开车的路上,科尔突然向妈妈提起去世的外婆:

“外婆叫我跟你问好。”

“她要我告诉你,她去看你跳舞了。”

“你以为她不想看你跳舞,但她去了。她说你像个天使。”

“你曾经到她的墓地去,问了她一个问题。”

“她说答案是,每一天。”

“你问了她什么?”

妈妈泣不成声:“我有没有让她感到骄傲?”

作为您的女儿,我有没有真正让你,为我感到骄傲过?

有,你每一天,都让我感到骄傲。

只是我好后悔,没能亲口对你说。

小时候我们都怕鬼,随着年岁渐长,见过别人的离世,也亲历过生死离别之后,我就开始希望这世界上有鬼。

世界上有鬼的话,生前别扭的母女,至少还有机会说出未能说出的话。

可现实是,人一旦离开,就再也回不来了。

未能说出口的话,也成了永久的遗憾。

很高兴和你父子一场,

我们有缘再聚

《奇葩说》有一期把死亡直接搬到了舞台上来讲。

那一期令人印象深刻。那些关于爱、关于情感、关于离别的讨论,历历在目。

马东很少在节目上说自己的故事,却在这一期里说起了他鲜少提及的父亲。

父亲猝然离世的那一天,马东没来得及见上父亲最后一面,这是他一直没有迈过去的坎。

直到三年后,他做了一个梦,梦里的父亲对他说:

“我今天才真正走了。很高兴跟你做一世父子,我们有缘再聚。”

简短的一句话,在场潸然泪下。

如果真的存在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间走失的亲人,还能在另一个世界重逢。

那么死亡,是不是就变得没有那么恐怖了?

至亲之人突然离开的遗憾,是不是也能弥补了?

我不知道,也无从得知。

你走之后,我都假装你还活着

一位失去独子的母亲,始终不能接受儿子不在了的事实。

为了离儿子“更近一点”,从来没碰过电脑的老人学会了上网,学会了用QQ。

她用自己的账号加了儿子的好友,每天要做的就是用两个QQ自问自答。

“儿子,妈来了。”母亲说

“妈妈,我想死你了!”她用儿子的QQ回话。

这样循环的对话,这位母亲每天要花20小时来进行。

后来,儿子的一个朋友在空间留言:

“哥们儿,我快结婚了,可惜你不能到场随份子,你多不够意思。”

母亲看见这句话失声痛哭,她用儿子的口吻回道:

“放心,祝福准到。”

婚礼那天,她亲自到场把礼金塞到儿子朋友手里,随后便哭着离开。

你走后的每一天,我都在思念你,假装你还活着。

只是我们都清楚,那只是精神慰藉罢了。

可我怕,我怕不这样坚持,我可能连最后的支撑也不在了。

所以,你什么时候能回来看看妈妈呀。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告别的过程

papi酱前段时间,因为关于人生的排序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在她心中的排序,按重要程度是:自己、伴侣、孩子、父母。

排序的意义和对错暂且不论,但我们发现,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是以这样一个倒序在不断跟亲人告别。

最先离开你的是父母,然后是孩子,最后是你和伴侣跟生死的博弈。

深爱的人离世之后,我们常常会陷入一种无助又无力的状态。

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会死守这种状态,几乎丧失了快乐的能力。

有时明明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回忆总是猝不及防地涌入脑海里,随之而来的,是反复的痛苦和难过。

可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不断在告别,不断承受悲痛的过程啊。

只是,每一个故事都会有开始和结束。唯一不会因死亡而消逝的,大概只有爱了。

《寻梦环游记》里说:

人会死三次。

第一次是在他停止呼吸的时候,从生物学上说他死了,他失去了思考能力;

第二次是他下葬的时候,人们来参加他的葬礼,怀念他的过往和人生,然后在社会上他死了,活着的世界里不再会有他的位置;

第三次是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把他忘记的时候,那时候他是真正的死了,永远的死了。

所以,面对死亡,我们除了悲痛之外要做的,就是记住他们。

总有遗憾和不舍,但始终坚信他们去了另一个世界,终有一日我们会带着所有没来得及问出口的问题和没来得及说出口的爱,与他们在另一个世界汇合。

到那个时候,我想我们也终于知道,这个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鬼了吧。

○ End ●

相关文章